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正常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為的是進一步倡導清淡飲食,控制血壓水平。

多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各地居民人均食鹽的日攝入量不同程度地超過了推薦量,口味重、不懼血壓高的大有人在。今天,一起了解高鹽飲食傷害心血管的來龍去脈。
高鈉飲食:高血壓、心臟病的罪魁禍首
我們每天可以從不另外添加食鹽的食物和飲水中,攝入相當于3克食鹽的氯和鈉。也就是說,只要每天再攝入2~3克食鹽,就能基本滿足人體需求。然而根據國人的飲食習慣,不少人有長期鹽攝入量過高的問題,由此帶來的則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高。
鈉增加:大量補水導致血管加壓
如果吃鹽過多,體液中的鈉就會增加,機體受高濃度鈉的刺激,就會發出需要大量補充水分和通過尿液排出過量鈉的信號。所以人在“重咸”飲食之后,會感覺到口干而大量飲水;體內鈉濃度過高時,細胞內的水分也會沖出細胞以稀釋鈉的濃度。
如此“內外加水”,血容量增加、血管擴張,高血壓就逐漸形成了。
鉀減少:心臟功能缺失重要動力
首先,要介紹一下與鈉離子密不可分的鉀離子。鉀具有輔助神經傳導和肌肉運動的功能,所以缺鉀會導致全身無力、疲乏和心臟功能下降。
機體在排出鈉的同時,鉀也會隨之流失,高鈉導致血容量增加,正需要心臟動力加強時,卻由于缺鉀造成心臟功能不“給力”,惡性循環由此形成,心臟病也就“如影隨形”了。
養成少鹽的健康飲食習慣
因此,我們需要注意燒菜時添加食鹽在2-3克即可,任何飲食都不要過咸。
對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則建議日常多吃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少吃富含鈉的高脂肪肉類。這部分人群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日常飲食中也可使用低鈉鹽,其用鉀替換了部分鈉,達到降鈉補鉀的作用。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