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擬在創業板IPO的東莞劉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對第四輪審計問詢的回復公司毛利率持續上升且與可比公司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多項業務相關情況受到關注與此同時,劉春科技更新了招股說明書
本次IPO,劉春科技擬募集資金4.74億元,投資三個項目,包括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生產項目其中,擬募資2.89億元,達產后產能提升50%以上的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生產項目為核心募資項目但據《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調查,核心募投項目在前兩次環評時,均因不同原因未獲通過而且結合今年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不佳,公司大幅投資擴產帶來的產能消化前景令人擔憂此外,公司兩大控股股東,實控人投資企業,相關函件和信封也存在顯著情況
核心募投項目新增產能超過50%
最新招股書顯示,劉春科技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生產項目預計投資28985.12萬元,擬募集資金2.89億元,建設期24個月就本項目的具體投資而言,建設費用為10537.45萬元,占36.35%,設備購置費為10135.8萬元,占34.97%
新增產能方面,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生產項目將形成18億pcs的年產能).由于是搬遷項目,新增產能約為14億塊/年,與上年末并表口徑的產能水平相比,擴張幅度約為54.40%
報告期內,公司產能2021年為25.74億塊,2020年為18.47億塊,2019年為14.53億塊,自產產量2021年23.04億塊,2020年15.94億塊,2019年13.17億塊,2021年銷量為26.57億塊,2020年為18.33億塊,2019年為15.52億塊公司產能利用率2021年為89.53%,2020年為86.27%,2019年為90.67%,銷售率方面,2021年為115.32%,2020年為115.00%,2019年為117.81%根據測算,報告期內,公司銷量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1%,整體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基本持平
最后,我們的產品主要用于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三星等品牌的終端電子產品,其中蘋果產品是我們產品最重要的最終應用對象從應用場景來看,劉春科技的主要收入是平板電腦,其次是智能手機報告期內,兩類產品占比80%—96%比如2021年,平板電腦占比45.75%,智能手機占比36.12%
如公司所言,產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電子設備等消費電子,以及新能源汽車用電池,顯示器等汽車電子,受終端電子產品市場需求影響較大。
核心募投項目投產后,劉春科技年產能將達到39.74億片以2021年銷量計算,如果公司未來銷量能繼續保持31%的年復合增長率,幾年內消化新增產能問題不大
但該公司在風險提示時表示: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全球芯片供應緊張,甚至出現短缺,導致部分終端電子產品新機型受阻或延遲上市,特別是2021年3月后,東南亞等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劇了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發行人部分客戶已推遲采購訂單未來,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蔓延或因其他因素導致芯片供應短缺加劇,可能會影響下游客戶的生產計劃,延遲甚至取消部分功能器件的采購需求,進而對發行人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關鍵應用產品增長不樂觀。
據多家機構預測,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貨量同比增速低于2021年統計數據還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貨量明顯下滑,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增長也將疲軟
今年4月下旬,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發布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約為7439萬部,同比下降14.4%,環比微漲0.7%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3%
在此之前,今年3月,Strategy Analytics已經下調了對2022年和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預測2022年出貨量預計僅增長1%,2023年增速僅為3%這低于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今年2月的預測,即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產量將增長約3.7%
全球知名統計機構IDC最近幾天預測,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減少3.5%,2023年將增長5%今年1月,IDC宣布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5.7%
也就是說,伴隨著時間的推移,統計機構對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越來越不樂觀,增速在不斷降低甚至減少2023年的增速并不比2021年好
至于平板電腦,IDC的最新預測是2022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減少6.2%,IDC對2021年的數據是出貨量將增長3.2%還有,市場研究機構科納仕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出貨量下降13%,尤其是蘋果的iPad出貨量同比下降29%,遠超其他品牌
大幅增加的產能對發行人的市場開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發行人不能據此有效拓展市場,可能導致產品積壓或產能閑置,對發行人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公司招股說明書提示相關風險的就是這種情況
在這種背景下,劉春科技能否在未來幾年保持31%左右的銷售增長新增產能達到投產后,投資項目的產能利用率是否會大幅下降如何看待公司自有核心募投項目的效率和收益率以及自有核心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兩項環境影響評估被駁回。
更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調查發現,劉春科技核心募投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曾兩次被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駁回。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環評報告的審批是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例如,《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文件未經審批部門依法審查或者經審查未獲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劉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核心募集資金項目已取得東莞市環保局出具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批準文件可是,記者在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的網站上發現,劉春科技的核心募投項目,即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生產項目(遷址),環評報告曾兩次被否決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2021年4月8日出具的《關于東莞劉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搬遷升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查意見的函》顯示,環評報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項目簡介描述不完整,項目分析內容不完整,環評文件污染源核算不準確鑒于上述問題,我局決定不予批準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見圖1)
圖1:劉春科技核心募投項目首個環評被否。
一個月后,劉春科技的環評報告再次被否決東莞市生態環境局2021年5月17日出具的《關于東莞劉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生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查意見的函》(東環建(2021)2036號)顯示,該環評報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該項目不符合《清洗劑中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限值》(GB38508—2020)中低VOC含量的要求鑒于上述問題,我局決定不予批準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見圖2)
圖2:劉春科技核心募投項目二次環評是否被否決
就在6月份首次披露招股書前不久,劉春科技的環評報告獲得通過日前,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出具了《關于東莞劉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生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東環建(2021)2661號),表示根據報告表的評價結論,在全面落實報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確保各類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并滿足總量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該項目應遵循報告表所列性質
根據東莞市生態環境局6月公布的公司環評報告,建設項目基本信息顯示,總投資28985.12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00萬元,建設工期24個月,用地面積10773.93平方米,均與公司核心募投項目相關信息一致(見圖3)。
記者注意到,劉春科技核心募投項目第二次環評報告和第三次批復環評報告均為2021年4月編制,編制承諾函簽署時間為4月22日籌建企業也是第一個被否決的,總投資和環保投資一樣,建設項目沒批完又重新申報第一次被否時,項目總投資和環保投資分別為26,441.17萬元和34萬元,與最近兩次和公司招股說明書均有出入
圖4:劉春科技核心募投項目首次驗收時的環評報告截圖。
那么作為公司IPO提高產能的核心募資項目,應當知道其需要通過環評,環評報告應當謹慎嚴謹對待兩份環評報告為什么被否決根據公司第二次和第三次環評報告,企業準備,準備時間,環保投入都是一樣的二次環評不通過,公司如何解決指出的問題
關于核心募投項目新增產能導致的產能消化,以及兩次環評報告未通過的問題,《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致電劉春科技,并通過郵件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該公司回復對于實際控制人相關值得關注的情況,本報將繼續跟蹤報道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