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7日從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北京市主題采訪活動中獲悉,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業突破2400家,核心產業規模近3500億元,均占全國一半,成為名副其實的“人工智能第一城”。
--> |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信息處處長韓健當天向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北京是中國人工智能創新資源最豐富的城市,已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示范、產業要素、創新生態等方面形成系統布局,這些舉措助力北京成為“人工智能第一城”。
北京創新資源高度集聚。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21家,集聚了全國超40%的頂尖人才。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方向建設首批23家人工智能領域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堅持多元化技術路線布局,建設智源院、通研院、科學智能院、中關村人工智能研究院4家人工智能領域新型研發機構,產出全球首個原生多模態大模型Emu等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
北京政策舉措持續引領。北京搶抓發展機遇,出臺具身智能三年行動計劃、科技賦能文化專項行動、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產業政策,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發展新賽道,推動人工智能廣泛賦能。
北京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聚焦光計算、晶圓級芯片等方向,持續布局顛覆性技術路線,產出全球首款光訓練芯片等成果,夯實人工智能創新底座。主流路線加速追趕,建設北京市人工智能算力互連技術創新中心,超前布局全國首款64卡超節點算力服務器;北京重點企業陸續發布并迭代豆包、GLM、可靈、Vidu、MiniCPM等國內領先通用基礎大模型,備案上線大模型132款,全國第一。
北京要素配置更加完善。出臺北京市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4年新增算力8620P,累計智能算力規模超3.3萬P;建設國內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布中文互聯網語料庫CCI4.0,上線北京人工智能數據運營平臺,匯聚通用、行業數據集180余個、數據總量超2000TB。
同時,北京開放創新生態加速形成,聯合外交部舉辦北京首屆國際人工智能研討班,來自35個發展中國家代表齊聚清華園,共商合作新機遇;成功舉辦2025年智源大會,線下注冊觀眾達到8000多人,線上觀看開幕式直播達205萬人,覆蓋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
韓健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堅持創新與應用并重,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
北京將持續推動重大原始創新。支持智源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創新體制機制,前瞻布局具身智能、AI+生命健康、AI for Science等前沿交叉領域,強化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儲備。加快培育光計算芯片、類腦智能等顛覆性技術,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新路徑,爭取在人工智能領域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北京將持續推進數據和應用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北京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加快構建由行業主管部門和各區牽頭的“一委一業、一區一品”應用發展格局,跨部門、跨區域協同推進大模型產品落地應用,加快實現人工智能對實體經濟的深度賦能,實現北京全域人工智能發展。
北京將持續營造一流發展環境。依托國家級人工智能學院等加大潛力青年人才培養力度,建設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高地;持續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市區兩級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直投力度,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北京還將持續深化全球開放合作。持續打造全球“開源之都”,不斷提升北京人工智能國際影響力。落實《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加強國際人工智能安全對話及科研合作,加快形成廣泛國際共識,推動建立全球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體系。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