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受訪者提供
2023年10月,年過六旬的崇雨田踏上新疆喀什的土地,肩負起南疆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院長的重任。這位在傳染病防治領域奮戰38年的老將,帶領團隊筑起一座現代化醫療堡壘,從改善基建到提升當地醫療水平,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他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感染性疾病科黨支部書記,榮獲2025年第一季度“廣東好人”稱號。
基建攻堅破困局 筑起醫療生命線
2021年5月,為解決南疆地區醫療衛生條件尤其是傳染病防治等方面相對落后的現實問題。中山三院通過簽署共建協議、選派優秀醫療專家駐點幫扶等方式,參與建設南疆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2023年9月,中心投入試運營。當時的崇雨田擔任中山三院副院長,在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同年10月,中山三院希望派崇雨田擔任新疆喀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院長。盡管已年過六旬,心臟還放了六個支架,但他說:“醫院需要,我就去!”
剛到喀什,崇雨田就發現,中心周邊全部是棉花田,連食堂都未建成,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溫飽問題成為他首先關心的事項。于是,他幫助醫院借助工地臨時食堂過渡,同時推動建起了正式的食堂,確保醫護人員和患者能吃上熱飯。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管理也必須緊隨其后,才能使中心發展持久向好!”崇雨田說,建設中心先從后勤、基建抓起,起初中心斷水斷電頻發、供暖設備尚未調試、廁所異味刺鼻,他督促快速解決,甚至一有空就巡查醫院每一間廁所。漸漸地,醫院衛生環境越來越好,還開設了咖啡廳等空間服務患者。目前,中心新大樓正在建設500-800套醫護人員公寓,為應急提供安全屏障。
學科躍升拓格局 織就南疆救治網
喀什地區人口眾多,患者大多選擇就近看病,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不了解。而中心在運營之初只有3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
為此,崇雨田圍繞“傳染病及疑難危重癥救治為主的綜合性醫院”建設目標,逐步擴大學科設置。短短一年內,中心引入了感染性疾病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燒傷整形外科等23個科室,配套先進的醫療設備。許多原本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患者,在中心重獲生機。
為了提升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救治能力,在崇雨田的主導下,中心簽訂了南疆五地州區域醫療中心聯盟,打造了跨域醫聯體建設新模式。他推動打造“國際遠程會診中心”,配備140平方米的智慧化空間,集遠程診療、疫情指揮、學術交流于一體。依托5G、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東專家可實時會診南疆乃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患者,不斷擴大優質醫療輻射作用。
結合喀什實際,崇雨田探索實踐出“剛性+柔性+增派”幫扶模式,引入中山三院管理制度,搭建起組織完善、運行有效的區域醫療中心架構,為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即便目前崇雨田已結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院長的任期,他時常惦記當地患者和醫療團隊建設。就在5月20日,他再次前往喀什,在他牽頭建立的“昆侖論壇”學術交流平臺與各地專家開展交流,提升中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為突破地域限制 推動“云端”問診
“患者看病不易,我們要讓服務多跑路,患者少奔波。”從醫38年來,崇雨田從未停診,并多年堅持每周日在中山三院固定出診。“醫生能做的是讓病人感到溫馨,將心比心地幫助他們。”
作為肝病治療領域的權威,崇雨田在全國參與啟動“中國慢乙肝臨床治愈工程項目”,已實現臨床治愈病例數8000多例。
為突破地域限制,崇雨田推動中山三院互聯網醫院系統落地,實現為患者線上看診、開藥、隨訪管理。據統計,他在互聯網醫院的門診量位列全院第一。
同樣,在喀什,崇雨田留意到每年喀什地區向烏魯木齊轉診最多的是腫瘤患者。面對未來中心二期建設,崇雨田在結束任期前為中心規劃制定了藍圖,建議解決患者腫瘤診治問題。
“回想起援疆這段經歷,能夠幫助病人解除痛苦,其實都是平凡的工作。人生有這么多機會,在祖國各地服務人民,這一輩子也就值得了。”崇雨田如是說。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