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年前,廣州首個智慧地鐵站就在地鐵三號線、APM線廣州塔站和二十一號線天河智慧城站開通了,乘客由此實現“刷臉”無感過閘。
近年來,乘客進站方式愈發簡單便捷。然而,便捷不意味著簡單,出行日益便利化的背后,凝結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
扎根廣東超過30年的佳都科技,就是為廣州地鐵研發人臉識別閘機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與服務企業。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劉偉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通過“建設運維統籌一體化”方式,佳都科技不斷助力推進城軌行業數智化轉型,建設全國首批智慧地鐵線路和智慧車站,落地應用44座城市、100多條線路、2200座地鐵車站,并走出海外落地馬來西亞古晉,打造了廣州地鐵、長沙地鐵、成都地鐵等百億級、十億級城軌示范項目,并形成全國性全產業鏈的業務布局。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關于2024年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推薦名單的公示》,來自佳都科技的“自成長大模型賦能城市軌道交通智能運維生態系統”就入選了推薦名單。
事實上,作為廣東省市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多條產業鏈“鏈主”單位,佳都科技正在不斷通過“產業鏈一創新鏈一資金鏈一人才鏈”四鏈驅動,引領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力強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形成以龍頭上市公司為引領,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
據劉偉介紹,佳都科技還通過加強與上下游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持續加深加強與生態伙伴的融合協同,依托于深刻的行業認知和理解能力,從而推動大模型等技術的產業化創新落地,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價值輸出。
一直以來,廣東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通過多措并舉加快人工智能規劃布局、技術創新、場景建設、產業集聚,積極營造良好生態,今年5月份,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提到智慧交通打造現代運輸體系,具體包括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探索高精度地圖安全應用等舉措。
“可以看到,廣東為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比如創新應用場景,推動政府機關、國有企業開放交通、醫療、文旅、市政、公共服務等多個應用場景,發揮場景創新的牽引作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劉偉提到,廣東“雨林式”創新生態環境,正在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創新程度高、應用價值大、示范效應強、市場前景好的人工智能融合創新產品和技術創新應用場景的典型示范。
“企業發展需要依靠產業鏈協同合作,抱團發展。”今年11月,佳都科技將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作為“鏈主”企業的佳都科技,將在鏈博會以“AI賦能 鏈動未來”作為主題,主要展示公司在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產業鏈創新引領的系列成果,并重點展示其打造的全球首個交通行業大模型——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
據悉,今年6月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2.0版本正式發布,與1.0版本相比,知行交通大模型2.0涵蓋十億至千億不同參數規模,形成了自然語言大模型PCITransGPT、視覺大模型TranCore-V、多模態大模型TranCore-M、時空決策大模型TranCore-TS等產品矩陣,是大模型“全家桶”。
“在日常運營中,從乘客進入地鐵開始,視覺大模型的集中判圖就在協助安檢快速完成,基于語言大模型的智能客服系統則能通過交互問詢的方式幫助乘客進行線路、票價等信息查詢和快速購票,與此同時,多模態大模型能對站內的擁堵、異常情況進行實時判斷,為相應的站內管控和車輛調度提供輔助決策和應急處置。”劉偉說。
通過在鏈博會上面向全球展示這一人工智能成果,佳都科技旨在持續加碼“AI+大交通”領域的前沿技術創新,以聯合創新撬動核心技術突破和產品迭代升級。
“從推動國際大循環看,鏈博會為各產業鏈上中下游展示和交流先進理念、產品和技術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也有利于產業分工、資源配置、創新合作和成果共享,有利于各企業找到最對口的合作伙伴,實現共同發展。”劉偉表示,通過鏈博會這一窗口,佳都科技有信心,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企業,為廣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注入動力。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