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翠冠梨成熟上市的時候。位于盱眙縣河橋鎮臨淮村龍廟湖農場的翠冠梨種植基地里,滿目翠綠、果香四溢,一個個圓潤潤的翠冠梨掛滿枝頭,十分誘人。游客穿梭其中,盡享采摘樂趣。
據了解,河橋鎮臨淮村的翠冠梨甜度高達12度以上,比普通梨子甜得多,因其果皮翠綠、清甜多汁,果核小、肉質細膩,成為夏日三伏天消暑潤肺的必選佳品。因此,吸引了不少的周邊居民慕名而來體驗采摘。在果園里,果農們搶抓時令,忙著采收裝箱,游客們提著采摘籃穿梭在果樹之間,用剪刀剪下成熟果子,呈現出一幅產銷兩旺的喜人景象。“這里果園風景好,翠冠梨香甜可口,我每年都會在梨子成熟的時候過來,采摘購買一些回去給家人朋友嘗嘗。”游客楊先生說。
“河橋鎮臨淮村龍廟湖的翠冠梨作為當地重要特色農產品之一,于2021年開始種植,截至目前種植面積達400多畝,年產量高達120萬斤。現在正值豐收季節,訂單很多,年銷售額能夠達到近500萬元。”基地負責人介紹。除了游客和基地公司品嘗到了豐收的喜悅外,在基地務工的村民臉上也掛著笑容,忙得不亦樂乎。“這段時間雖然忙,但是一天能掙上百元。”村民們說,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現在在基地務工,鋤草、拉枝、疏果、施肥、修枝,一年能掙1萬多元,既能就近務工,又能照顧家庭,兩全其美。
為進一步發展龍廟湖特色農業,近年來,河橋鎮臨淮村充分發揮緊靠淮河干流七里湖畔地理優勢,構建多元發展新模式,多次組織村“兩委”成員、企業老板赴浙江等地考察,最終實現了螃蟹精養池、芡實種植基地、翠冠梨種植基地三大板塊的有機融合,閑置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帶動周邊60余戶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年用工達3000人次,農戶收入增加1.4萬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45萬元,已變成了臨淮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當前,河橋鎮臨淮村緊緊圍繞龍廟湖生態科技園項目,深挖“一村一品”,以“湖”為媒發展水產品種養殖,以“梨”為媒推進農旅產業融合發展,點亮鄉村振興路。去年,龍廟湖翠冠梨種植基地持續提升產業規模化水平,在村黨支部“雙聯雙提升”行動的引領下,借助全縣農特產品促銷路演活動,進一步打響了臨淮翠冠梨知名度,并與深圳百果園實業有限公司簽訂供銷合同,成為特約供貨基地,翠冠梨遠銷南京、無錫等地,極大暢通了銷路,據了解該供銷合同今年已續簽。
此外,河橋鎮臨淮村積極創新“特色產業+微旅游”模式,以翠冠梨產業為媒介,通過建立“春賞梨花,夏摘梨,賞玩采摘一條龍”的發展模式,持續推動農旅融合深度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
接下來,河橋鎮臨淮村將繼續深挖“一村一品”,結合本地特色,凝練農旅品牌,加大品牌建設與宣傳力度,以商助農、以農促興,實現“農旅賦能、經濟唱戲”的良好局面。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