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一詞最早出現在媒體上是1980年。長三角的春運,我們從1980年說起,可粗糙地劃分為三個層次:客輪時代、綠皮車時代和高鐵時代。

客輪時代的代表線路,我們首推上海到寧波,因為寧波人在上海的比例之高可能超出你預料。
綠皮車時代的代表城市,我們選擇了阜陽,因為從上世紀90年代起,阜陽一直是長三角地區務工返鄉者的重要去向。
至于高鐵時代,長三角地區徹底成了一張網,城市間的距離被鐵路不斷拉近著。
不管在哪個年代,只有一件事從不改變,刻在DNA里的渴望:回家與團聚。也正是在這樣的熙來攘往間,長三角這個純粹的地理概念,變成了如今熱門的經濟、文化概念。
客輪時代:開往寧波的船
寧波人在上海的比例之高,有這樣一組數據能說明問題:“1948年上海人口498萬時,本地人只有75萬,而寧波人約100萬上下,數量遠超本地人。”
早年的南京路商街,那些大大小小的專營店,邵萬生、老正興、三陽南貨店、蔡同德堂、培羅蒙西服店……大多是寧波人開的。
到了春節,這些商人們是肯定要回家的,雖然在1957年,上海到寧波就通火車了,但路程遠、車次少、票難買,反而不如乘船來得方便。而且一到春運,鐵路運力根本不夠,車站只能租用載貨的棚車來運人,俗稱悶罐車,里面沒有座椅,只能站著或蹲著,經歷過棚車的人感嘆,擁擠得“連每一寸空氣都要爭奪”。
1981年的春節前夕,為了讓寧波人更便利地回家,上海市海運部門抽調了一艘7500噸級大型客輪“長力”號投入春運,旅客要先乘船10個半小時到鎮海,寧波市公交部門再安排車輛把乘客接運到寧波市區。同樣,去江蘇南通、泰州等方向,也是要通宵坐船的。
當時的十六鋪碼頭一到春運就人山人海。1982年的春運期間,有天因為大霧影響,碼頭一下子就積壓了35條客輪,旅客達6萬多人。
不過,隨著鐵路的大發展,1990年代,“水上春運”就越來越冷清了。
2000年6月,蕭甬鐵路全面提速,上海到寧波最快的旅客列車T15次,運行時間由原來的5個半小時縮短到4個半小時,很快又縮短到4小時以內。
就在第二年的夏天,經營了140年的申甬線徹底停航了。在上海打拼多年的“老寧波”們也都習慣了火車返鄉過年。
但不能否認的是,那么多年的“水上春運”載著無數寧波人往返于上海、寧波,為上海的商業繁榮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火車時代:開往阜陽的綠皮車
時間來到1990年代,在轉型市場經濟的時候,阜陽成了長三角春運里的一個重要“角色”。
1995年,《解放日報》曾報道,“阜陽成為民工新源頭”。文章中說,除了阜陽地區的民工以外,從湖北、河南等地到阜陽中轉的民工也不少。
在上海和阜陽之間還沒有開通高鐵或動車的那些年,每到春運,“綠皮車”就是春運線上的主力,從各地調來的增援火車一列又一列。
沒有改造之前的綠皮車廂,是靠手動關門的。一到春運,車門口人多擁擠時,外面的人必須推一把,車門才能關上。為此站臺鐵路職工還有“關門小組”,關鍵時候上來幫一把。
現在的年輕人肯定沒見過,春運高峰時候,坐綠皮車經常擠不上去,不少人還會選擇翻窗戶。這種時候,大家都會盡力幫襯一把,車外的人幫著往里推,車內的人幫著往里拉,就在這數不清的推拉中,實現了無數人回家過年的愿望。
當然,后來的綠皮車都升級過了。2007年春運前夕,上海鐵路局已經完成了164輛“綠皮車”的改造工作,其中阜陽等方向的列車成為此次改造的重點。空調、水龍頭、“梳妝臺”都進行了改造或更換。從上海到阜陽的綠皮車,是要坐12小時左右的,這樣一來,環境更衛生、空氣更清新了。
時間來到2019年末,鐵路上海站首開亳州、阜陽、南陽等城市高鐵列車,結束了多年來上海阜陽只有普速列車開行的歷史,當時高鐵開行后,上海虹橋至阜陽西最快僅需3小時48分鐘,本來普速列車到阜陽需要8個半小時,高鐵的運行時間較普速列車縮短一半以上。
不過,說到綠皮車,今年春運的風雪天氣,讓綠皮車又上了一次新聞。不少網友在問,為什么綠皮車反而不受冰雪天氣的影響,比高鐵跑得更快了?
這是因為對高鐵動車組影響最嚴重的“接觸網覆冰”,對于靠內燃機驅動、蒸汽機驅動的“綠皮車”來說,幾乎沒有多少影響,加上它行駛速度較慢、鐵路工人又連夜搶修,影響就更小了。
今天的故事:長三角密集成網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許多年過去了,長三角的鐵路密集成了網。上海虹橋、南京南、杭州東、合肥南等高鐵站成了區域“新地標”。再后來,長三角高鐵建設不斷“加速度”,動車組成為旅客運輸的主力軍,其中“復興號”更是越來越多。
以阜陽為例,目前已形成了阜陽至合肥1小時、至南京2小時、至蘇州和杭州3小時、至上海4小時的交通圈,他鄉與故鄉的距離從天涯到咫尺,回家的路,越來越近。
變化太多了。
棚車臨時運客的現象徹底消失了,而那些為了回家冒險扒車窗的故事,也就只留在了過去。
還有當年春節回家,鈔票要小心翼翼“褲里縫”,隨著網銀時代的到來也不再有了。
紙質車票變成電子票、排隊購票變成手機購票、扁擔蛇皮袋變成行李箱背包……
當然,每年春運期間,寒冷天氣依然如故。今年春運,長三角地區的許多班次,又是一趟風雪回家路。也許回家的班次被迫晚點,也許候車的過程有些漫長難熬,無論路途多么艱辛,但愿風雨兼程的趕路人都在除夕夜得以團圓、歡聚。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