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造車的基石。中國汽車品牌要實現心中所向的品牌向上,就需要不斷譜寫屬于自己的安全傳奇mdash;mdash;2023年12月5日,一輛正常行駛的長安UNI-V被對向側翻的集裝箱大貨車側翻傾軋。內部裝著30噸板材的集裝箱箱體直接砸在了長安UNI-V車身上,車輛窗戶以上部位遭到嚴重擠壓。然而,驚呆所有救援人員的一幕發生了,遭遇如此重大車禍,長安UNI-V車內竟留有足夠安全空間,兩位乘員奇跡生還,僅受輕傷。
這則比北歐安全傳說更硬核的社會新聞,一時間登上了各大話題熱搜榜。吃瓜群眾在驚嘆于長安UNI-V極致安全品質的同時,更對其背后的車身結構,乃至工程師團隊產生了濃厚興趣:究竟是怎樣的一群大神在默默守候著消費者的安全出行?
奇跡源于實力,人才定義創新能力
長安UNI-V搭載方舟籠車身架構,曾先后獲得2021中國十佳車身、2023十佳安全車身等榮譽,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方舟架構設計團隊、安全碰撞實驗團隊的智慧結晶和創新實踐。

事實上,如此優秀的安全團隊,只是長安汽車人才建設成果的冰山一角。長安汽車近年不斷加快引進世界級人才、推動全球化人才布局,創新能力已逐步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人才引進方面,長安汽車吸引了50余位世界級大咖加入。全球頂級造型設計大師、前大眾集團副總裁克勞斯先生的到來,為長安設計注入全新動能,用更加前瞻的設計思維響應更多元、更多變的用戶需求;前L4級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千掛科技CEO陶吉的加入,預示著長安汽車的自研和技術預判能力進一步提升,未來將更深層次介入智能駕駛領域;原華為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首席技術官韓三楚,作為現任長安汽車首席技術官,帶領長安汽車SDA架構實現了智腦、智體和智服三大能力,正在將汽車打造為可自我進化的新物種。
在人才布局方面,長安汽車在重慶、北京、上海、河北、安徽、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和德國慕尼黑建立六國十地各有側重的全球協同研發格局,已經先后成立長安科技等17家科技公司,以及先進電池研究院等16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中心,形成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1.8萬余人技術研發團隊。到2030年,長安汽車將累計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余人的科技創新團隊,成為數智新汽車時代的引領者。
人才護航發展,長安汽車迎來收獲季節
新時代催生新需求,新需求驅動新變革。自2017年發布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以來,長安汽車圍繞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等三大頂層戰略,積極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在核心技術突破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面對汽車行業的能源變革,長安汽車依托全球研發體系能力,整合全球頂尖技術、專業人才資源,持續深耕三電領域、加速新能源研發,目前已累計掌握400余項核心技術,行業首發長安原力超集電驅,實現工況效率高于行業6個百分點,成本降低15%。2023年,長安汽車正式進軍動力電池制造領域,先進電池研究院擁有電池研發人員1200余人,其中包括高級專家、頂尖學術人才125人,目前已掌握核心技術180余項,并發布電池品牌金鐘罩。
當新能源滲透的大勢塵埃落定,智能化技術突破漸成明日新局,長安汽車再次依托全球協同研發和頂尖人才布局,走在了行業前沿。截至目前,長安汽車已自主掌握、行業首發APA7.0等關鍵技術30余項,累計掌握1500余項核心技術。2023年,長安汽車累計新增專利5739件,平均每天新增專利達16件,在智能化領域專利公開量排名行業第一。在2023年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評價中,長安汽車的研發實力評分再次名列行業第一,已累計7屆14年名列行業第一。
新能源、智能化戰略的落地成果,鼓舞了長安汽車進軍海外市場的勇氣。根據規劃,長安汽車將向海外市場投資逾100億美元,布局海外業務從業人員逾1萬人,錨定120萬輛海外市場年銷量,進而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品牌。目前,長安汽車已啟動首個海外基地泰國新能源基地,首期產能10萬輛,二期將增加至20萬輛,并同步在泰國設立了長安汽車東南亞、長安泰國銷售、長安泰國零部件三家本地公司和本地化運營團隊,后續還將在歐洲、美洲等地建設制造基地,完善全球產能布局。
結語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之于國家,人才是驅動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之于社會,人才是推動經濟、醫療、教育等各領域創新進步的第一動力;之于長安汽車,人才是打造世界級中國汽車品牌的時代英雄。一切為了人,一切因為人,在高精尖人才的護航下,長安汽車正通過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開啟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攜手用戶向美好生活躍遷。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