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1月14日報道:位于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的西凌家宅路長約333米,臨街建筑為連續的騎樓柱廊建筑,因而也被稱為“滬上小金陵路”。依托“一街一路”示范區域建設,這條短短三百米的小馬路以公園城市理念為引領,打造成了綠色連通、開放共享的“公園”街區,沿街風貌煥然一新。
西凌家宅路東起西藏南路,西至制造局路,長約333米,寬約7.2米,是一條煙火老街。1984年以前,這里還是棚戶區,住滿了抗日戰爭勝利之后從蘇北、安徽等地來此營生的難民。1984年10月,成立西凌家宅改造指揮部。1988年7月,建成了第一批多層新工房,居民陸續回遷。1995年10月,西凌家宅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命名為“西凌新村”。建成之后的西凌家宅路,因其獨具特色的騎樓建筑風格,被譽為“小金陵路”。
2023年10月,半淞園路街道作為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展區之一,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依托于半淞園路街道的一街一路改造,西凌家宅路展開了整條街的硬件設施提升以及推動多元主體參與街區治理,把整條馬路打造成了“公園”,讓街區更具開放性、生活感和煙火氣。
西凌家宅路充分利用小尺度空間,沿街區打造了4個口袋公園,并優化提升行道樹和人行道花壇花境、因地制宜植入立體綠化,讓居民走出家門就能感受大自然的詩意與浪漫。
西凌家宅路在提升設計中,以“家”為出發點,將街區歷史演變背景、人文精神、生態環境等進行文創藝術開發,選用“拿坡里黃”為顏色主線,結合騎樓外觀修繕、環境優化等,以口袋公園、城市家具系統等形式重新演繹,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歸屬感的“沉浸式實景生活劇場”。
西凌家宅路公共休憩座椅優化提升工作中,也將“家”的含義進行了重新思考演繹,將公共座椅設置融入街區整體設計,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街區。街區新增的20余組舒適美觀的休憩座椅,為居民留下更多家人閑坐、朋友相聚的溫馨時光,讓街區更有“家”的愛意與溫情。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