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車剛剛做出了一個可能震撼整個行業的重大舉措。據知情人士3月20日透露,三菱汽車正計劃將電動汽車生產業務外包給富士康。
通過此次合作,三菱汽車旨在降低生產成本,并縮短產品線的開發周期。而富士康方面,則期望借此機會與日產和本田在電動汽車領域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尋求立足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三菱汽車的最大股東日產與本田之間的合并提議在上個月宣告失敗。盡管如此,富士康一直對與另外兩家日本汽車制造商——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表現出濃厚興趣。因此,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于這兩家日本車企將如何回應富士康的合作意向。
消息人士透露,總部位于東京的三菱汽車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宣布與富士康的合作計劃。根據該計劃,在東南亞市場具有重要地位的三菱汽車將以自身電動汽車品牌銷售富士康生產的汽車,不過具體車型尚未最終敲定。
按照報道中的計劃,富士康將依據合同為三菱生產電動汽車,這種合作模式類似于麥格納斯太爾為寶馬Z4和豐田Supra的生產方式。盡管相關車型尚未確定,但此筆交易預計將有助于三菱縮短開發、生產和交付時間。
消息人士還表示,三菱汽車將保留現有的生產基地,并與富士康合作優化生產能力。該交易不僅有望縮短開發、生產和交付周期,還將使三菱汽車能夠通過削減生產成本,從而分配更多資金用于技術開發。
三菱汽車隨后發表聲明稱,該報告內容并非由該公司發布。聲明中表示:“為了實現可持續增長,我們將繼續尋求與各種合作伙伴的合作。”此前,三菱汽車曾考慮加入日產與本田最近的合并談判,該談判于去年12月浮出水面,但于今年2月破裂。
最終因擔心失去自主權而決定不加入合并談判,三菱汽車轉而選擇與富士康等其他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進行合作。目前,三菱汽車仍在與本田和日產就電動汽車軟件開發進行談判。不過,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日產方面也表現出與包括富士康在內的新合作伙伴合作的意愿。
01富士康展露電動野心
富士康近日透露,公司即將與兩家日本車企達成合作協議,共同設計并生產兩款電動車。
長期以來,富士康憑借合同制造模式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為蘋果、索尼等知名品牌組裝設備。如今,該公司正借助其在供應鏈管理和先進制造方面的深厚積累,積極進軍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并將重點聚焦于電動汽車生產。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談判破裂后,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擴張野心愈發明顯。這兩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原本計劃組建聯合控股公司,但談判失敗后,它們不得不另尋戰略合作機會。富士康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契機,提議與本田、日產及三菱汽車建立四方合作伙伴關系。
富士康一直在探索從日產最大股東雷諾手中收購日產股份的可能性,然而,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公司的核心目標是合作而非收購。富士康并不打算建立自己的汽車品牌,而是希望成為領先的電動汽車代工制造商,復制其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成功模式。
日產正面臨財務壓力和北美銷量下滑的困境,尤其是在混合動力汽車市場。與富士康的潛在合作可以幫助日產充分利用其過剩產能,并借助富士康在電動汽車平臺和軟件方面的技術專長提升競爭力。
本田則致力于混合動力車型的同時,逐步擴大電動汽車產品線,與富士康的合作可以加速生產并降低成本。以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聞名的三菱,也能為該合作集團的電動汽車發展戰略貢獻更多力量。
與富士康合作將使汽車制造商更容易將尖端技術融入汽車中。富士康還具備利用過剩設施的優勢,例如計劃將2016年從夏普收購的面板工廠舊址改造成數據中心等項目。
鴻海精密董事長劉揚偉在本月的財務報告中透露,富士康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開始在北美生產Model C電動跨界車,并希望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基地以應對不斷升級的關稅。此外,富士康還在與中東的汽車制造商合作進行電動汽車軟件設計,包括智能駕駛艙的開發。
近年來,富士康在汽車行業不斷布局,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該公司已持有ZF集團車軸系統組裝部門和這家德國供應商的底盤模塊業務50%的股份。與Stellantis成立了各占50%股份的合資企業,計劃從2026年開始設計和銷售汽車半導體。此外,富士康還與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凌達成協議,共同開發用于電動汽車的先進碳化硅半導體。
富士康還計劃推出一系列電動汽車,包括Model B掀背車、Model V皮卡和Model N貨車。在富士康的支持下,夏普也計劃進軍電動汽車領域,并已基于鴻海開發的電動汽車平臺開發了自己的概念車。
然而,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許多嘗試仍處于初級階段。該公司與美國全電動自動駕駛拖拉機公司Monarch Tractor簽署了制造協議,并與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成立了合資企業,設計、制造和銷售中東地區的首個汽車品牌Ceer。
但現實是,富士康瞄準的許多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都陷入了困境或倒閉,因此富士康可能難以實現其早先設定的目標,即到2025年占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5%的份額。盡管富士康在臺灣成功推出了電動巴士和乘用車,但在打入國際市場方面仍面臨挑戰。
02三菱“人小鬼大”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尤其是面對中國汽車公司的迅猛崛起,三菱深刻認識到需要采用更為靈活的汽車開發策略。為此,三菱選擇與鴻海展開合作,旨在精簡自身運營流程,并豐富其汽車產品線。
據消息人士透露,三菱計劃以自有品牌銷售與鴻海合作生產的電動汽車,這一舉措預計將大幅擴展其車型供應范圍。
此次合作被視為三菱克服內部在汽車設計和生產各環節所面臨挑戰的有效途徑。通過借助鴻海的強大制造能力,三菱預計能夠加快新車型的上市時間,從而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更精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三菱的戰略制定基于其當前相對較小的業務規模,與大型競爭對手相比,三菱旨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同時,積極尋求更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提升其市場地位。與鴻海的合作使三菱能夠在創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同時優化生產成本。
與富士康的合作,為三菱汽車帶來了先進的制造能力和深厚的電子、軟件技術積累。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現代汽車正日益技術化,融合了自動駕駛技術、電池管理系統以及先進的信息娛樂系統等眾多功能。
盡管具體外包生產的車型仍在商討之中,但此次合作對高效生產體系的堅定承諾,彰顯了三菱提升運營能力的決心。三菱在利用鴻海專業知識的同時,也確保現有工廠的正常運轉,力求在內部管理和外部協作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隨著2025年3月的臨近,即將發布的關于此次合作的公告引發了市場觀察家和行業專家的廣泛關注。這種合作的意義不僅局限于產品生產層面,更預示著日本汽車行業在競爭方法上的廣泛革新。
然而,三菱汽車依賴第三方制造商生產電動汽車也面臨著諸多潛在風險和挑戰,包括對第三方的依賴、質量控制問題、知識產權風險、供應鏈中斷、成本管理和技術整合難題等。
總體而言,三菱汽車與鴻海精密工業的合作決定,標志著其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一步。隨著各家公司努力應對新技術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這樣的戰略聯盟很可能對汽車行業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在電氣化和可持續性發展方面。
未來幾年,這些發展態勢將逐漸明朗,不僅影響三菱和鴻海,也將對他們在全球的競爭對手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顯而易見,且預計還將持續增強。盡管如此,三菱汽車仍堅信,它能夠抵御住這一最大市場日益增長的競爭威脅。
三菱汽車執行副總裁中村達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該品牌在東盟地區相較于中國競爭對手仍占據領先地位,這得益于幾個關鍵因素:廣泛的服務網絡、更高的轉售價值,以及貼合東盟國家客戶需求的產品設計。
三菱在東南亞擁有超過680個銷售和服務網點,這一龐大的網絡構成了其顯著優勢。此外,三菱汽車的殘值保持能力也優于中國電動汽車。在2024年4月至12月的九個月期間,三菱在菲律賓的市場份額達到19.3%,在越南為13.3%,在印度尼西亞則為8.2%,均位居前列。
預計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包括泰國和馬來西亞在內的東盟市場將占三菱汽車總銷量848,000輛的約30%,即249,000輛。去年,三菱在亞洲生產了450,399輛汽車,其中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工廠貢獻顯著,占2024年汽車總產量的48%。
中村達男表示,在電氣化方面,三菱選擇依靠混合動力汽車來創造更多價值,而非在該地區提供全電動汽車,因為東盟地區的電池充電設施仍然相對有限。預計到2025年,東盟市場將占三菱汽車總銷量的約30%。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