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冬小麥面積保持穩定的大背景下,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河南許昌等地利用多光譜無人機等智能設備,通過光譜分析精確計算麥田水肥需求,實現精準施肥與灌溉,節約成本約15%,同時避免了過度施肥對土壤的負面影響。
河北邯鄲館陶縣則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全縣范圍內安裝智慧農業系統,通過3600多套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溫度及病蟲害情況,種植戶通過手機小程序即可掌握麥田動態,合理安排農事活動,節水20%以上,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
這一系列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不僅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有效促進了農業管理的精準化與智能化,為田野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展現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風貌。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農業科技相關企業超148.6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2.1萬余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農業科技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41.6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28%。排在其后的是河北省和安徽省,都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省,而現如今也都成為了農業科技大省。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農業科技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55%。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