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光學設備作為車輛感知層的硬件,伴隨著車輛智能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其需求也在不斷上升日前,光電科技宣布進入比亞迪朋友圈,為其供應車載光學組件之后其股價一路飆升,13日上午股價上漲近14%

事實上,傳統光軌上的一批老司機今年已經陸續增加了機載光軌的數量,其中虞舜光學科技8月的機載鏡頭出貨量已經接近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在近期傳統光學頭玩家的機構調研中,車載業務成為主角,關注度明顯高于其他業務板塊
入圍比亞迪朋友圈
據廣豐科技昨日公告,收到比亞迪下發的《發展定點通知書》,將成為比亞迪車載光學組件供應商雖然廣豐科技沒有透露具體的車載光學組件,但這并不影響其股價在二級市場的飆升近期公司股價一度上漲近14%,截至午盤漲幅達11.03%
光線科技的中報顯示,其在研項目中有一項車載產品創新投影項目,即根據汽車廠商的要求,為不同車型定制研發,設計和生產車載投影產品,AR光模塊的R&D,在物聯網領域,提供投影解決方案等該研究項目預計總投資8000萬元,截至上半年總投資1221萬元,目前處于試點階段
事實上,廣豐科技切入車載設備領域的時間并不長產品主要是激光顯示核心器件和整機今年上半年,廣豐科技獲得IATF16949∶2016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是通往國內外汽車產業供應鏈的準入通行證
不過,國信證券認為,廣豐科技此次與比亞迪的合作,有望打開功能顯示,AR—HUD,激光大燈的未來增長空間。
事實上,伴隨著自動駕駛水平升級的趨勢,車輛感知層對傳感器的需求持續上升在自動駕駛不斷升級,安全冗余重疊的需求下,車企今年一直在積極組裝感知層硬件,主要包括攝像頭和雷達不同的是,攝像頭是通過第三方發射波來感知信息,而雷達是通過自己發射波來感知信息
老玩家集體加碼
今年以來,一批老牌光學頭玩家,包括虞舜光學科技,深圳歐膜科技,lt,水晶光電等,正在盡一切努力增加這一軌道,并從這一領域的收入和R&D投資的比例大幅增加
根據消息顯示,今年8月,虞舜光學科技車載鏡頭出貨量環比增長9.4%,同比增長29.0%,達到約700萬臺,8月出貨量接近2021年1月730萬臺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虞舜光學8月份手機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同比下降30%
此外,公司管理層重申了上半年10億元的車載攝像頭模塊銷售指標今年上半年,虞舜光學科技車載光學器件的收入和營收占比10.16%,去年上半年為8.14%華泰證券預計,伴隨著ADAS滲透率的不斷提升,2023年虞舜光學科技車載產品的銷售額和凈利潤將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15%和36%
此外,今年上半年,深圳歐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t的智能汽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96億元,同比增長44.31%,汽車業務收入占比從去年年中的3.52%上升至7.66%在今年的機構調研中,相比其他業務,深圳歐膜科技有限公司的車載光學業務顯然更受關注公司表示,公司車載攝像頭產品中,2M前視雙目和8M前視雙目即將量產,3M和8M周視后視攝像頭已經量產
另一家老牌光學龍頭晶體光電也在增加機載光學軌道上半年實現車載光學業務收入6758萬,同比增長23.3%
根據消息顯示,水晶光電目前已經布局了激光雷達保護罩,AR—HUD/W—HUD,車載攝像頭等產品在汽車電子領域去年,AR—HUD產品在紅旗車型上量產今年AR—HUD在長安深藍一款新車型上標準化,拿下了長城,比亞迪等多家國內自主品牌車廠的W—HUD定點項目
除了車載光學收入的增長,玩家對賽道R&D的投入意愿也相當強烈聯創電子上半年R&D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56.4%公司表示,R&D費用的增加主要與車輛光學有關,包括機器視覺和高清廣角此外,宇通光學近期接受了近80家機構的研究,對車載光學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其他業務板塊
車載光軌可能成為新的藍海
一方面汽車智能化的快速提升刺激下游需求,另一方面傳統消費電子市場不景氣,也導致這部分業務萎縮,國信證券一位電子行業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今年被市場視為L3智能駕駛汽車滲透中國的元年汽車智能化的進程在加快,智能化的趨勢也相對確定天風證券也認為,伴隨著自動駕駛水平的升級趨勢,自行車傳感層對傳感器的需求持續上升在自動駕駛不斷升級,安全冗余疊加的需求下,車企積極組裝感知層硬件,自動駕駛汽車普及率提高,疊加單車感知層硬件需求上升
根據國聯證券的測算,2022年全球汽車光學鏡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24.3億元,2025年將達到198.6億元,三年內CAGR為16.9%,相應模塊的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828.6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1324億元。
天風證券也預測,20—25年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的CAGR分別為25%,25%,64%,74%2025年,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可分別達到1338.56億元,240.30億元,966.54億元和489.50億元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