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蘭州市紅古區平安鎮正結合本地多年來形成的“東工、中商、西農”的結構布局,以產業協同為突破口,以“金色平安”示范帶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著一條工農商互促共進的振興路徑。
東部工業園區:引擎蓄動能
在東部工業區域,“金色平安”示范帶依托蘭州經濟開發區紅古園區,集中力量做強做優電解鋁、鋁型材、城市礦產、碳素生產等特色優勢產業,并培育壯大紅安紙業等再生資源企業。園區的快速發展不僅加速了城鎮化進程,還為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紅安紙業總經理楊超介紹說,公司作為周邊用工大戶,現有員工223人,其中187人來自附近村鎮。初期,因技術需求從山東聘請了30多人,但自2017年起,通過“師帶徒”模式,已培養出50多名本地技術骨干,這些骨干如今都具備了帶徒弟的能力。公司堅持本地化用工,目前本地工人月薪普遍在6000元左右,優秀者可達8000元至10000元。
今年上半年,平安鎮積極作為,全力推進新建和謀劃項目的前期手續辦理,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寶方10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進口線正式投產,甘肅工企危服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置項目等多個項目也在二季度建成投產。
甘肅工企危服環保有限公司位于平安鎮崗子村、河灣村和仁和村,是甘肅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置項目,總占地面積約57.08萬平方米,總投資近20億元,現已全面開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投產后,將有效彌補蘭州市乃至甘肅省在危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處置能力上的缺口,為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區域工業經濟發展和重大項目招商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將為蘭州市及周邊工業企業危廢處置提供便利,對振興區域經濟、改善投資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中部商業:市井繁華惠民生
張家寺村作為“金色平安”示范帶的中心節點,是承接服務業、社會服務和園區生產生活的鎮域中心。村內現有商業個體戶405家,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十分齊全。村黨總支書記劉克亮說:“我們這條商業街已有20多年歷史,發展成熟。這里有4家銀行、多個物流集散點及多家可承辦宴席的酒店,西固區達川鎮、河對岸永靖縣和西面花莊鎮的居民都常來此消費購物,極大便利了周邊居民的生活。”
尕祁五金店老板祁光同表示,店鋪客流量一直不錯,旺季時日營業額可超萬元。
在中部商業區建設中,平安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辦事效率與便利度。嚴格落實“一網通辦”“全程網辦”要求,完善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推動更多事項進駐鎮政務大廳,實現“一站式”服務。同時,簡化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推行“最多跑一次”“容缺受理”等制度,在服務內容上做“加法”,在程序簡化上做“減法”,在服務企業上跑出“加速度”。
此外,平安鎮圍繞張家寺村園區生活配套服務中心定位,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構建與園區發展相適應的社區服務業體系。不僅發展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質的食品、日用品、餐飲、文化等各類傳統社區服務業,還發展符合社區特點的大眾餐廳、保潔、修理服務等現代生活服務業,將社區服務業培育成重要的新興產業。
西部農業:沃野田疇展新姿
中和村及鄰近的若連村、上灘村、新安村和平安村,耕地集中連片,灌溉水源充沛,高原夏菜產量高、品質優。村莊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中和村已是省級和美鄉村,若連村、上灘村、平安村也在積極創建市級和美鄉村。
平安鎮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標,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精細蔬菜、高效養殖、優質果品、農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通過產業發展促進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同時,引導農民外出就業務工,加快轄區企業轉型升級,持續增強企業吸納農戶就業能力,以勞動就業促進工資性收入增加。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類惠農補貼政策,以惠農補貼促進轉移性收入提升。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加力推進農村產權交易試點,鼓勵農戶土地、農房等17種交易對象入市交易,以農村改革促進財產性收入增長,力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到10%,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在具體落實方面,平安鎮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種植設施農業200畝,高原夏菜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中和村設施農業產業園100座鋼架大棚已完成建設。若連村、張家寺村等4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已基本建成。
平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廷生表示:“‘金色平安’鄉村振興示范帶,目前東部夾灘等5個村依托工業園區,抓實項目雙進,打造資源循環利用、鋁產品、炭素新材料等為主導的工業發展中心;中部張家寺村以商貿服務業為載體,統籌環境整治提升,打造鎮域綜合服務中心;西部若連村等5個村以和美鄉村建設為引領,深耕發展精品果蔬養殖、農旅采摘加工等特色產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以工促農、工農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