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轟隆隆,水稻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近段時間,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的“龍灣艾米農智谷都市農業公園”數字農業示范區正式邁入豐收的忙碌時節。據悉,該示范區依托浙江省級現代農業園,成功打造了數字農業示范基地與科學技術普及基地,是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的多元化都市農業公園。
受臺風“格美”影響,龍灣晚稻收割推遲至11月下旬。現場,水稻收割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一臺收割機一天能收割50畝稻田。園區的農業種植管理員劉夢良表示,當地農業的特色是三播三收,兩季水稻收割完畢后,接下來將種植彩色油菜花,花期在明年早春,屆時將為游客提供一個新的觀賞點。
收割后的稻谷則需進行烘干。在溫州鹿城的藤橋農事服務中心,一系列現代化烘干設備正火力全開,為這場年度豐收盛會按下“加速鍵”。
“只需一天不到的時間,水分和雜質含量就完美達到了糧食收購的標準,對于我們而言,可是省了不少力氣。”往年烘干稻谷,不僅需要占用大片的平地,還需時刻關注雨情,如今有了上述烘干服務,種植大戶黃壽光嘗到了當“甩手掌柜”的快樂。
藤橋農事服務中心負責人朱建理介紹道,烘干機擁有自動除雜、熱風循環、智能溫控等先進功能,稻谷只需倒入烘干機的入糧處,便可自動去除灰塵、雜質、蟲卵。而后只需操作人員設定好干燥溫度、作業時間和終止水分等數據,即可自動運轉,直至產出含水量達標的優質稻谷。
“有了這些機器,我們不僅將整體烘干時間從原有的1周縮減至如今的12個小時,所有工作環節也只需要1人操作,大大節約了糧食收儲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讓農戶晾曬無需再看老天爺的‘臉色’。”朱建理說。
此外,藤橋農事服務中心還在房頂安裝了多個光伏組件,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光伏組件的日均發電量可達500度,可有效滿足烘干機的日常用電,每個月可以節省電費超5000元。
從一簇簇飽滿的稻穗到一粒粒晶瑩剔透的香米,科技創新正為溫州農業生產工作注入不竭動力。事實上,這也是浙江農業科技發展的縮影。2023年,浙江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7.97%。該省目標到2027年,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升至72%。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