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集團2024年半年報出爐,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68.6億元,股東應占溢利為58.7億元,經營性業務利潤貢獻超八成
房地產市場處在調整期的背景下,構建新的發展模式似乎已成了必行之舉。
民營龍頭房企——龍湖集團8月23日發布2024年年中“成績單”,其中經營性業務在核心權益凈利中的貢獻占比達到80%以上,債務規模也在穩定下降。
在龍湖管理層看來,完成債務結構的轉換、經營性業務營收占比的提升是實現新舊模式轉換的“法寶”。
經營性業務利潤貢獻超八成
對于龍湖集團來說,經營性收入已經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據龍湖集團2024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468.6億元,股東應占溢利為58.7億元。具體來看,開發業務板塊營收為337.6億元,占比72%,運營業務和服務業務板塊分別為66.1億元和64.9億元,合計占比28%。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產開發結算收入和毛利率的影響下,地產開發業務雖然為營收貢獻的主力,但盈利方面依然承壓。相比較而言,運營及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則帶來了較大的利潤貢獻。
得益于運營和服務業務的拉升,最終綜合毛利率達20.6%,對應毛利額96.4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后的凈利潤達47.5億元,其中運營和服務業務的貢獻超80%。
據統計,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龍湖商業累計開業運營商場達91座,覆蓋全國20座城市,合作品牌超6800家,戰略合作品牌超400家,整體出租率96%。
龍湖集團表示:“盈利是行業共性問題,也是整個行業穿越周期需要解決的難題。我們將逐步修復開發板塊利潤,同時保持運營及服務板塊收入及利潤的穩步增長,不斷優化利潤結構,未來回歸增長。”
此外,龍湖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預計2028年龍湖集團經營性收入占比能夠過半,可以實現第二曲線收入超過第一曲線,屆時龍湖整個業務模式將切換至新的發展模式。
“新舊模式轉換關鍵要調整債務結構”
盡管2024年上半年樓市利好政策頻出,但隨著房地產市場重新劃定規模的邊界,回落的銷售數據持續考驗著房企緊繃的現金流。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4年,房企到期債券規模為7703.1億元,與上一年到期余額超9500億元相比下降19.6%,但整體債務規模仍處于較高水平。
龍湖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行業過往依靠負債規模和資產規模上升帶動銷售規模同步上升,這一舊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而房企新舊動能轉換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債務問題。
2023年龍湖開始主動有序地壓降負債規模。據2024年半年報披露,截至報告期末,龍湖集團的有息負債規模為1874.2億元,較年初減少52億元。在手現金為500.6億元,凈負債率為56.7%,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58.6%,較23年末下降約2個百分點。
龍湖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截至目前,龍湖集團2024年到期的境內債券剩余10億人民幣,錢已經準備好;2027年前沒有到期的境外債券,下半年龍湖集團將繼續有序推進,提前償還明年到期的債務。”
值得一提的是,龍湖集團依靠經營現金流帶動有息負債穩步下降的同時,用長周期的經營性物業貸款替換3-5年短期的信用融資。今年上半年,龍湖經營性物業貸凈增219億元,其中存量項目通過抵押率提升帶來的增額超過140億元,平均融資成本約4.16%,平均借貸期限拉長至9.19年。
編輯:艦長 審核:木魚
版權聲明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