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擁有“如東大米”“如東文蛤”“如東狼山雞”“如東條斑紫菜”等10多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各類涉農龍頭企業達95家、高標準農田占比超80%、農產品出口位居全省前列,是當之無愧的全國農業大縣。

但轄區內大多數農產品“有品名而無品牌”,為有效整合“多而散、小而弱”的中小農業生產資源,縣供銷合作總社與江蘇東和投資集團牽頭打造了覆蓋全縣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區域公用品牌,“如意東方”,實現傳統初級農產品向精品農產品轉變,打造如東農業新名片。
“憑借‘如意東方’的品牌化營銷,我們現在通過江蘇郵樂網實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2022年實現年銷售額1千多萬元。合作社主打的‘金沙翠’果品梨備受客戶青睞,去年帶動梨農增收超百萬元。”在南通目前單體面積最大的優質梨種植基地——如東金沙灘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繆純芳邊走邊介紹,“縣稅務局也主動上門為我們輔導了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講解合作社購進的農耕拖拉機、噴淋機等低于500萬元的固定資產實現一次性扣除的申報流程,企稅負擔大大降低,我們品牌化之路也越走越順了。”
在助力打造“如意東方”金字招牌的路上,如東縣稅務局主動發力,由各屬地分局組建助農服務隊,深度走訪轄區中小涉農企業,確保退稅減稅及時紓困市場主體。
臨近紫菜采摘旺季,南通海達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正緊鑼密鼓地為紫菜搶收做準備。放眼望去,目光所及的大片灘涂上到處都是掛著紫菜的竹架。海達水產目前現有紫菜育苗中心8萬平方米、紫菜養殖基地8萬畝,紫菜產量占全國45%以上,公司財務負責人陳玉泉表示:“公司規模較大,每年采摘季最怕的就是貨品積壓、資金回籠出現問題。今天313萬的出口退稅款一到賬,我懸著的心就放回肚子里了。”
乘著“如意東方”區域公用品牌的東風,南通吉優食品有限公司成為首批7家授權企業之一。走進生產車間,只見流水線操作臺前,十幾名做好衛生防護措施的工人正熟練包裝著烤海苔。
“這是我們公司研發的新品,也是自有品牌‘海之旅’和‘如意東方’區域公用品牌的全新融合,自去年12月推入市場以來就備受好評。現在我們又對產品進行了改良,在海苔中加入有機蔬菜粒,這樣更適合兒童食用。”據公司總經理李承凱介紹,公司從粗放型經營向精細化管理的轉型走得穩健,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暖心支持。公司起步階段時訂單較少,稅務部門不僅送來了稅收優惠,還帶來了辦稅便利,“在稅務干部的提醒和輔導下,公司享受了40萬增值稅留抵退稅,10多萬的出口退稅紅利,還有10萬的農產品加計扣除,別看這些數字小,卻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投資壓力。”
自“如意東方”區域公用品牌發布運行兩年多以來,如東農業新名片在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如東稅務部門將持續關注涉農企業發展,不斷優化營商“軟環境”、培育發展“硬實力”,擦亮“如來如愿”服務品牌。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