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孕育出天麻、花椒、竹子、馬鈴薯等高原特色農產品。今年以來,松江援滇干部彝良小組將加大消費幫扶力度作為深化滬滇協作的重要一環,讓這些大山里的優質農產品走進上海市場,既豐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籃子”“飯桌子”,也幫助云南農戶鼓起了“錢袋子”。

松江援彝良干部們深入巴食川珍、野邦生物、面來道、定風草等當地企業調研,穿梭于小草壩、兩河、海子、鐘鳴等天麻主產區鄉鎮,了解企業發展需求和天麻種植、加工、銷售的全過程。大量的調研和一手信息讓大家找準了“彝品入滬”的發力點——積極搭建產銷平臺,持續打響彝良農特產品品牌。
今年7月,第六屆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560余家農特產品企業來滬展示展銷,彝良天麻也在其中。此外,松江援彝良干部們還帶領彝良多家企業的負責人組團來滬,赴來伊份、上海啟源集團、G60燎申-上海國際食品產業園等企業、園區考察學習,深入對接消費幫扶、農產品銷售工作,拓寬彝良農產品銷售渠道。野邦生物與上海余天成醫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松江云間糧倉設立彝良天麻等產品專柜,每月開展體驗推廣活動;來伊份與彝良企業簽訂小土豆采購協議,并與巴食川珍深化即食筍等產品的研發合作;滬滇協作彝良農產品旗艦店成功入駐G60燎申-上海國際食品產業園。今年10月,在松江舉辦的昭通對口幫扶特色農產品推介會上,彝良縣圍繞天麻舉行的專場推介會獲得熱烈反響,參展企業紛紛表示對走進上海市場充滿信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松江彝良兩地以滬滇協作項目建設為抓手,合力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彝良縣小草壩鎮寶藏村正是其中的典型。由于毗鄰小草壩生態旅游區,寶藏村是各地游客體驗鄉村旅游、二次消費的打卡地。松江援彝良干部會同當地鄉鎮干部積極研究,在寶藏村旅游服務大廳設置彝良農特產品展銷專柜,將文旅產業與農特產品展銷有機結合。今年5月以來,已帶動寶藏村營業收入超過80萬元。
經過松江援彝良干部的不懈努力,今年,彝良縣銷往東部省份的農特產品總額預計首次突破4000萬元,高于前兩年的銷售總額。“展望未來,我們希望依托滬滇協作這個大平臺和越來越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讓更多無污染、純天然、品質優的彝良特色農產品走進上海市場,推動消費幫扶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松江援滇干部彝良小組組長、彝良縣委常委、副縣長牛斌說。
附件: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