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幾天舉行的中國的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央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此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也對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重要部署加快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

基礎設施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鮮明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道路交通,水利工程,能源資源,科技設施,信息通信,國家戰略儲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領先的成就,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可是,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仍有差距數據顯示,中國基礎設施水平排名靠后雖然鐵路,公路,港口,航運,油氣管道,通信等設施總量排名靠前,但在密度和人均綜合上落后于發達國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緊迫任務
從外部環境看,最近幾年來,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今年以來,百年未有之變局加速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沖突等因素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客觀上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和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今后一個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突出區別于以往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鮮明特色,構建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首先,要突出全面的意義,避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鐵公基要推進建設重點和方式的兩個轉變,突出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的統籌一方面,要轉變建設重點,把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合創新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轉變建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對傳統基礎設施比較熟悉,但對新基礎設施不是特別熟悉根本原因是各地習慣了傳統的基建模式,但對如何發揮市場力量推動新基建還不熟悉因此,要高度重視多輪驅動,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的各種作用,創新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合作建設模式,匯聚各種力量,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要強化引領作用,避免不分重點的泛濫必須著眼于建設理念和手段的兩個調整,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一方面,要調整建設理念要改變過去大投入,大建設帶動粗放發展的傳統建設理念,不再只著眼于刺激經濟的短期效果,而是要立足長遠,適度超前,通過基礎設施布局和結構調整支撐生產力布局和國家重大戰略,引領產業結構優化,維護國家安全另外,建設手段也要調整大水漫灌的投資老路已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應著力補短板,精準施策,優化結構新型基礎設施應由創新驅動,增強支撐和引領能力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應注重聯網,網絡補充和強鏈,努力提高網絡效率
第三,要注意統籌協調,避免粗放無序的一窩蜂要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均衡協調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要在很多地方體現出來無論哪種統籌都需要體制機制的統籌來保證其實現在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從規劃布局,政策銜接,項目落地等各個方面,建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國一盤棋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各領域,各地區的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堅決避免各地方,各領域盲目擴張,重復建設,無序立項的混亂局面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