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21.96億千瓦時,同比+33%,入庫垃圾808.71萬噸,同比+29.6%2021年,公司新確認5個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新增產能3200噸/日截至2021年底,公司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已投產22270噸/日,試運行600噸/日,在建項目2050噸/日,在建項目400噸/日已建成1720噸/日的廚房項目,試運行140噸/日,在建項目860噸/日根據公司規劃,到2025年,垃圾綜合處理能力將達到2500萬噸/年,垃圾焚燒發電50億千瓦時/年布局回收業務,開啟第二條增長曲線2022年1月,公司收購立信新材料,3月底完成動力電池鈷,鎳,鋰提取項目一期試運行,4月開始正式運營目前月度產能負荷已達80%以上,預計全年可完成70%以上產能,2023年可全部達產全部投產后,鎳,鈷,錳的提純量為3000噸/年,碳酸鋰的提純量為1000噸/年預計公司將于2022年下半年啟動二期項目建設,對應計劃提純鎳鈷錳7500金噸/年,碳酸鋰2800噸/年同時,公司還布局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回收能力,規劃產能為每年6萬噸廢電池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處理5萬噸/年的廢動力電池盈利預測,估值和評級:鑒于公司項目運行平穩,有效支撐了業績,為鋰電池回收業務的增長打開了空間,我們上調公司22—23年盈利預測6%/14%至8.53/10.32億元,上調24年盈利預測12.06億元,是PE的9/8/6倍新項目和延伸并購的運作確保了增長,鋰電池回收開始風險:項目建設和產業政策不及預期,鈷,鎳,鋰價格波動風險,當地支付能力有限,市場競爭激烈導致業務發展不及預期

投資評級與估值:預計2021-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15/20.13/26.56億元;歸母凈利潤0.91/1.65/2.71億元。維持“推薦”評級。風險提示:新產品推廣風險;(2)技術開發和迭代升級風險;(3)供應商及客戶變動風險;(4)汽車市場下滑風險;(5)晶圓制造短缺風險;(6)商譽減值的風險。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