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伴隨美團、字節跳動、嗶哩嗶哩等在線新經濟企業進駐其周邊區域,位于上海市楊浦區的大學路開始了從“網紅路”到“創新街區”的蝶變。同樣的,南京市鼓樓區從產業、商業、民生三方面打造環南大創新集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也正構建集文創藝術、展覽售賣、休閑交流、創新創業等于一體的特色創新街區。
伴隨著產業升級、城市更新、創新驅動等發展需求,城市越來越重視創新空間的發展和規劃。創新街區,是城市中聚集領先初創企業、孵化器、研發平臺,并配套創新階層生活需求的公共區域。而大學的存在,因其知識溢出、人才輸送以及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成果轉化,可以有力地促進創新街區的成長。比如,與麻省理工學院一街之隔的肯德爾廣場,因集聚了谷歌、微軟等領先企業,被國際公認為“最具創新性的1平方英里”。如今,上海、南京、武漢、西安等多地都在建設環大學創新街區,致力于打破校園封閉邊界,與城市形成融合發展,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大學創新街區,“創新”是主要功能,“街區”承載生活配套,兩者缺一不可。目前,國內不少大學創新創業街區的主要業態仍是咖啡餐飲和文創品店等,配套服務雖然在完善,但仍無法滿足科創主體的文化和科技服務需求,缺少讓沿線主體成員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產業關聯的平臺。要像肯德爾廣場一樣,打造“最具創新性的1平方英里”,大學創新街區亟須升級和蝶變。
對于大學創新街區的建設來說,吸引企業、促進科技產業集聚是首要任務。僅依靠高校溢出效能自發形成相關產業,缺乏整體規劃和空間布局,很難形成創新產業的規模、聯動效應。要實現產業鏈良性循環,需要政府部門牽頭結合高校特色資源做好長遠規劃、制定產業發展策略,建立競爭優勢。低廉的租金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人才是初創企業選擇肯德爾廣場的主要原因。在創設初期,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傾斜、空間優化、住房保障等措施,提供低成本的創業空間和服務配套,進一步吸引創業人才和科技企業。
創新街區是生產空間,同樣是生活空間。兼顧生產和生活功能,才能激發活力、留住人才。便利的生活服務,讓創新者有更多自由交流、相互聯絡的公共空間,有利于觀點碰撞和創意迸發。政府在做好硬件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生活空間的同時,也需關注“網絡空間”的建設,通過行業協會、創新孵化器、創新實驗室的設立,增加各創新主體之間的聯系,助推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產生“化學反應”。
有了一定科技產業和空間基礎后,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形成創新生態系統將成為大學創新街區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完善創新生態體系,需要關注創新和創業的每一個環節,圍繞創新活動、創業生命周期過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此外,還可以探索“高校+社區”的靈活治理模式,使校區與社區在空間和活動層面充分融合,形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創新街區,進一步推動城市的更新和發展。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