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屏南縣熙嶺鄉的龍潭村,這幾年來獨具氣質的鄉村文創,讓這個省級傳統村落小有名氣。步入村中,只見咖啡館、民宿及書屋、音樂吧、畫室等公共文化藝術空間散布其間,其他基礎設施也在修建中,讓龍潭村在古樸的底色上有了更多與現代交融的商業與旅游元素。讓人驚奇的是,不斷激活鄉村發展的是一群定居這里的“新村民”。他們的到來,在幾年間不僅帶動了龍潭的發展,還為周邊的三峰、四坪、墘頭等古村帶來了龍潭的鄉村振興模式,漸漸形成了熙嶺鄉文創片區。
最初“新村民”的到來,源自龍潭村推行的“認租15年”機制。村委會牽頭,從村民手中租下閑置的老宅,再把這些老宅出租給外來“新村民”。“新村民”需付15年內每年每平方米3元的租金,并出資對古宅進行改造,從而在此長期定居、生活創業。
曾偉,就是最早來到屏南的“新村民”。
“這里很安靜,很喜歡這種傳統的感覺。”2017年12月,曾偉租下一座面積260平方米的老宅,并花費20萬元改造成“隨喜書屋”。
這是村里最早的公共圖書室,游客和村民有事沒事就去書屋轉轉看看。
2021年11月7日,在龍潭村待了4年的曾偉,當選龍潭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
“新村民”參與村莊治理,這是熙嶺鄉深化基層治理探索的新路,在閩東尚屬首次。
龍潭村有很多創新之舉。2018年10月,“新村民”領到了公安部門頒發的居住證,享受醫保、社保、孩子就學等待遇。這是福建省第一次為鄉村“移民”頒發居住證——一批從城市到農村的“官方認證移民”。
這些舉措增強了“新村民”的認同感和長住的信心。
來自江西吉安的胡文亮和妻子曾婉珍,也是2017年來到龍潭的。從一開始嘗試著開一家小酒館,到2020年投資60多萬元翻新改造兼具酒館、民宿和陶藝等功能的文創空間,他們把家安在了龍潭,并在這里誕下了“二寶”。
曾婉珍每天都在抖音上直播分享在龍潭村的鄉村生活。畢業于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她,親自設計村里自釀黃酒的包裝,在其中融入了油畫、動漫、四平戲等元素。胡文亮則負責推廣和銷售。他們還在福州開設新的運營點,為更多的文創產品鋪設平臺空間。
“不僅僅龍潭村,周邊的四坪村、墘頭村、三峰村也慢慢形成新的鄉村文創點,共同打造熙嶺鄉的文創片區。”胡文亮說,來鄉村不是隱居,而是尋找新的創業形態,并為此而拼搏。
2021年10月,熙嶺鄉文創片區成立片區黨委。胡文亮當選片區黨委宣傳委員。
現在,熙嶺鄉文創片區4個村入住的“新村民”達到140多人,他們中有設計師、作家、工程師、電影導演……
讓人欣喜的是,新的發展模式帶動400多名外出村民回歸村莊,共同參與鄉村振興。
2021年,熙嶺鄉文創片區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350萬元。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