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壓籠罩的消費電子市場,AR/VR設備走了一條直路。
7月底,市場研究公司IDC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VR頭戴設備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241.6%預計2022年VR硬件出貨量將達到1390萬臺,同比增長26.6%
出貨量大幅增加,導致訂單增加最近幾天,有供應鏈廠商向王記偉表示:據我所知,包括和碩,廣達在內的幾家臺灣代工廠商,最近VR設備訂單都不錯,零配件需求也明顯增加
毋庸置疑,市場規模擴大帶來的供應鏈競爭加劇正在上演。
OEM市場競爭加劇。
眾所周知,歌爾是國內VR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除了提供整機設計制造服務,還可以提供精密光學,聲學,傳感器,精密結構件等VR/AR相關的集成產品解決方案
得益于上下游一體化的優勢,歌爾股份的市場份額也保持了穩定增長。
IDC的數據顯示,Meta,Pico,DPVR,HTC,愛奇藝五大品牌的產品占據了近99%的市場份額這些品牌推出的產品以中高端為主,這些訂單大多由歌爾股份收取截至2021年,歌爾產品占據高端市場近80%的份額
在市場呈現上述寡頭壟斷局面的形勢下,其他代工企業要想分一杯羹,就必須展現自己的優勢但是,從技術,良率,經驗等角度來看,任何一家代工廠都很難比得上布局了十幾年的歌爾股份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降低價格
業內人士向王記偉指出:過去,市場容量很小即使頭部客戶的訂單加起來,也只需要一兩家代工廠的產能就能滿足,幾乎沒有激烈的競爭,現在‘蛋糕’大了,大家都想得分,砍價搶單自然會出現
如果和碩,廣達等廠商訂單增加,一方面終端整體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應鏈訂單份額可能調整因為終端客戶其實不希望供應商長期處于主導地位,這也會給他們帶來風險
顯然,VR設備市場的快速擴張伴伴隨著供應鏈競爭的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Meta,Pico和索尼都將推出下一代頭顯,蘋果也有望發布混合現實頭顯幾大巨頭的同時發力,有望進一步擴大對零部件和代工的需求,這也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企業搶訂單2023年對于布局相關領域的供應鏈廠商至關重要
利潤壓力傳導至供應鏈。
AR/VR領域之所以能吸引眾多廠商爭相布局,不僅僅是行業前景看好,還有產業發展初期可觀的產品利潤但如前所述,伴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廠商會以更低的價格拿到訂單,這必然會拉低整體毛利水平
上述供應鏈廠商告訴王記偉:大家都知道,以前AR/VR項目少,做的人少,所以毛利高,但是這樣的時期已經不存在了因為代工廠想要那個訂單,會在一定程度上壓低價格,所以自己會面臨成本壓力,為了保護自己的利潤,只能壓供應商的價格就拿我們最近的一些項目來說,那個單價連錢都不賺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其實現在做VR零件很像以前做手機市場因為在VR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部分硬件和元器件產品的技術壁壘并不高,我認為至少手機產業鏈的一線廠商應該有生產能力,甚至部分二線廠商也可以做到,這也導致了這類零部件的利潤下降最快對方補充道
雖然利潤空間不大,但也不得不做。
對于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鏈來說,手機市場何時回暖還是未知數上下游廠商不得不尋求更多降低風險的方法,目前VR設備的市場恰到好處如果因為利潤低而把項目拒之門外,就會錯失提高市場份額的機會一方面,企業將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市場替代品,另一方面,將有可能與行業真正的爆發期擦肩而過
至少從終端的動作來看,未來2—3年在代工,元器件等環節還有很多變數和機會。
以Meta為代表的終端品牌一方面在擴大市場份額,同時試圖通過推出適合專業場景的頭戴式顯示設備來提高售價此外,伴隨著蘋果新品的發布,可能會給設備供應鏈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增長空間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