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維修服務雖給居民生活帶來便利,但市場亂象頻發,引發消費者不滿。不少商家以低價吸引顧客,維修時卻坐地起價,或使用劣質配件以次充好,甚至“小毛病修成大毛病”,讓消費者苦不堪言。
消費者在維修過程中還面臨維權難題,舉證難、投訴無門、多方“踢皮球”等問題頻發。一些商家誘導消費者脫離平臺交易,導致售后無記錄,維權更加困難。即使維權成功,消費者也往往面臨高昂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為整治家電維修市場亂象,專家建議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構建服務商信用評價體系,并向社會公布家電維修“白名單”。同時,平臺方也應推出“一口價”服務,實現服務流程標準化,讓消費者維修時更加放心。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家電維修相關企業超26.7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8600余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江蘇省家電維修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以超7.4萬家的相關企業數量,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27.6%。排在其后的是廣東省和山東省,分別擁有家電維修相關企業為超1.6萬余家和1.6萬余家。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家電維修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1.19%。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