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燕食品”)發布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出資5億元對全資子公司成都紫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紫燕”)進行增資,由成都紫燕作為出資主體出資不超過3億元(或等值外幣)設立全資孫公司尼泊爾紫燕,并投資建設尼泊爾生產加工基地。
作為紫燕食品首個海外生產基地,該布局既是企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質性動作,也是中資食品企業在南亞地區深化產業鏈協同的重要實踐。
南亞樞紐承載戰略雄心
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布局蔚然成風。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8.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5%。其中,尼泊爾作為世貿組織(WTO)、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南亞自由貿易區、孟印緬斯泰經濟合作組織(BIMSTEC)以及其他聯合國和國際組織主流成員,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國不斷深化互聯互通領域合作。
尼泊爾地處南亞中心地帶,能源、農業、畜牧業、旅游業資源豐富,并陸續推出了多項吸引外商投資相關政策,如《外國投資和技術轉讓法》《公司伙伴關系和投資法》《工業企業法》《經濟特區法》等,政府還會定期對這些法律法規進行審查,為招商引資提供便利。
2024年12月16日,在我國向尼泊爾開放熱加工水牛肉出口權益的背景下,尼泊爾私營企業喜馬拉雅食品國際公司與中國上海紫燕食品公司在加德滿都簽署了熱加工水牛肉出口B2B協議。根據雙方協議,喜馬拉雅國際食品公司將在第一階段每年對華出口27萬噸熱加工水牛肉。同時,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中方將在未來六個月內與喜馬拉雅國際食品公司合作建造一座全自動水牛屠宰場。此處的熱加工水牛肉是指經過高溫處理(如滅菌、熟化等工藝)的水牛肉制品,主要用于出口貿易以確保食品安全和延長保質期。可推斷,紫燕發布公告即對此次合作協議的落地實施。
跨境協同鍛造競爭壁壘
公告顯示,尼泊爾紫燕將主要從事牛肉屠宰、加工、銷售業務,預計成為紫燕食品構建從生牛屠宰加工到銷售的國際化產業鏈條的關鍵一子。
通過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公司將進一步提升牛肉原材料的全球儲備能力,確保跨境供應鏈的穩定性。同時,公司可充分利用當地成本優勢,有效控制牛肉采購及出口成本,規避海外貿易壁壘風險。紫燕食品估計,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覆蓋南亞地區的牛肉產品加工貿易網絡,與公司現有業務產生協同效應,顯著增強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在海外市場拓展進程中,紫燕食品動作不斷。2024年5月,其首家澳洲門店于墨爾本開業,憑借前店后廠模式、按份售賣等本地化策略,深受當地華人歡迎,8月中旬第二家門店也開啟試運營。在美國,2025年3月紫燕食品旗下紅油海帶片與紅油藕片入駐美國大華連鎖超市,借助其全美64家分店網絡,觸達百萬華人消費者。在東南亞,紫燕與正大集團近期深入研討市場開拓。從澳大利亞、美國到東南亞、中亞,既是紫燕食品前期努力的成果,也為后續海外擴張埋下伏筆。
通過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不斷拓展業務邊界,紫燕食品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公司“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業務結構,更能通過產能合作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為促進中尼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作出積極貢獻。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公司有望將中亞市場納入其海外版圖。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