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消費電子展已然落下帷幕,但小鵬“飛行汽車”給國內資本市場帶來的上升氣流方才風起。
Choice數據顯示,東財飛行汽車指數1月16日收盤漲3.81%。自1月11日以來,該板塊累計漲幅超過6.5%。
概念股中,光洋股份錄得漲停,近5個交易日漲幅超46%,被市場人士稱為“飛行汽車妖股”。緊隨其后的則是萬豐奧威(002085.SZ)和商絡電子(300975.SZ),近五個交易日分別漲22.12%和20.60%。
包括隔夜披露正在與客戶進行飛行汽車定點的長源東谷,也在日內首次獲得板塊資金眷顧,以9.77%漲停報收。
對此,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關于飛行汽車的研發部分車廠已經早有布局。但從市場層面,飛行汽車作為一個產品,其實還存在很多“不靠譜”的地方。
政策引領
近日,在美國CES電子展中,小鵬匯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譚宣布一款“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將于2024年四季度開啟預訂,并計劃于2025年四季度開始量產交付。
所謂“飛行汽車”,目前主要指具備一體化或分部垂直起降功能的多功能電動車。而所謂“eVTOL”指的是利用遠程控制和自動駕駛實現飛行運輸的垂直起降運輸器。
與大眾理解有別的是——飛行汽車并不是所謂曲高和寡的“黑科技”。
飛行汽車由于骨架偏輕,百公里能耗甚至低于普通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同時,“eVTOL”相比當前智能汽車的電氣架構更簡單,因此合規認證周期偏短,推出進入市場的節奏也會更快。
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低空飛行的管制,過去飛行汽車的市場推廣一直是一項“偽命題”。然而自2023年以來,開放低空飛行市場的政策解綁卻成為趨勢。
資料顯示,2021年7月,湖南成為我國首個全域低空飛行試點省份,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針對航空器監視通信覆蓋、低空空域監管、低空空域運行管理等。此后四川、江西、安徽等省份也相繼加入了低空飛行試點區域。
邊際變量最大的政策則來自2023年12月——彼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低空經濟”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確立了行業發展的基礎。而在今年2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將正式生效,低空飛行政策正式飛入超大級人口密集城市。
如今看來,小鵬突然發布“飛行汽車”,其與低空飛行政策頻頻放開有莫大關系。
定點配套商浮現
雖然小鵬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尚未完全發布,但部分定點配套廠商的信息已經在去年四季度開始陸續出現。
飛行汽車“妖股”光洋股份早在去年10月就對公司是否為小鵬飛行汽車客戶予以公開回應,稱“目前飛行汽車項目客戶仍處于調試驗證階段”,此舉側面印證了市場的猜測。
此后,該公司還透露,目前合作的飛行汽車項目已完成A樣交付,處于客戶調試驗證階段。公司還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和機器人供應鏈。
資料顯示,光洋股份主營齒輪,軸承,輪轂,變速箱,減速器領域,主要客戶來自汽車和工業機器人。
除光洋股份外,最接近飛行汽車和小鵬的還有主營輪胎的森麒麟。
事實上,該公司早在去年7月就在互動平臺透露,已順利獲得國內唯一飛行汽車輪胎項目——小鵬飛行汽車輪胎項目的配套資格。
而隨著小鵬飛行汽車的大火,部分公司也開始主動披露飛行汽車定點信息。
如,1月15日晚間,長源東谷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獲得國內某知名飛行汽車公司的定點開發通知書。該客戶選擇公司為其某車型飛行電驅殼體的定子主殼體、外轉子殼體、三相接線蓋板、控制器安裝殼體和支撐架的供應商,要求公司與其技術、質量部門對接,進行圖紙、數據的確認并簽訂合同。
另據東財數據,除了上述公司,聲稱存在飛行汽車相關業務探索的企業,還有星源卓鎂、萬豐奧威、中信海直(000099.SZ),涵蓋輕量化骨架、直飛技術、航空電子等等若干領域。
市場仍待培育
小鵬飛行汽車并非行業首個探索者。
早在2017年,吉利汽車方面就啟動了相關飛行汽車產品的開發,相繼成立沃飛長空公司,并發布了首款飛行汽車AE200。2023年12月1日,中國民航局適航司發布了《關于就沃飛長空AE200-100型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項目專用條件征求意見的通知》,確定了AE200項目適航進入審定流程。
而除小鵬吉利,飛行汽車的在研產品亦不在少數。
華福證券15日研報顯示,從事飛行汽車研究和開發的公司總數近年激增。到2021年上半年,已經有超過200家企業或機構正在研發約420種型號飛行汽車產品。
該研報還指出,飛行汽車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但真正實現大規模商用,仍然面臨很多技術難題。未來需要以車體平臺技術、低空智能駕駛技術和動力拖動技術為技術基礎。
目前eVTOL的下游主要應用于應急救援、貨運物流、景區觀光、城市交通等場景。而對于C端客戶購買飛行汽車而言,尚難斷定其實際需求的多寡。
“市場對飛行汽車的實際需求,其實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告訴記者。
他表示,飛行汽車對于C端消費者來說存在可玩性不足的問題。而對于高端客戶而言,私人飛機,小型低空飛行器、飛行俱樂部等已經可以滿足相關需求。從出行的角度,普通人短期使用飛行汽車通勤的成本也很高,因此短期存在需求錯位。
他還表示,低空飛行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還存在個人準入的問題,飛行員也需要飛行駕照和航空許可證,普通購車者也不太可能去考取這樣的證書。
“造車新勢力為了獲取外部關注,博眼球的情況時有發生。不論是李小鵬還是馬斯克都有豪言爽約的情況,本質上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同時得到更多的融資機會,維持生存空間。”張翔指出。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