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三屆上海校園戲劇節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開幕,以“戲出新生”為主題,67部音樂劇、話劇、戲曲作品入圍決賽。戲劇節依托文教結合機制,結合新課改演出劇目,使學生在更專業、更沉浸式的多樣化實踐中,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
戲劇節開幕式展示各種類型作品,如首屆全國聽障兒童繪本劇大賽特等獎作品《沒有耳朵的兔子》,講述一只樣貌另類、沒有耳朵的兔子被同伴排擠孤立,直到有一天,它撿到了一只特別的蛋。是誰弄丟了蛋?蛋里又孵出了什么?觀眾在上話劇場前廳,與5位聽障兒童一起踏上“尋蛋”之旅。原創肢體劇《戲出新生》通過肢體和多媒體屏幕互動的方式,展現當代青少年在校園、家庭中的煩惱,戲劇給他們帶來的慰藉。金山區前京小學表演越劇《盤妻索妻·洞房悄悄靜幽幽》,金山區海棠小學帶來“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青少年戲曲經典薈萃”展演劇目《紅燈記·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選段,展示學生們在戲曲藝術領域的扎實基礎和技藝。

即日起至12月中旬,小學組18部、初中組16部、高中組16部、大學組11部、校外組6部展演劇目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復旦大學等上演。金山區石化第五小學《完美人生》中,小愛意外獲得遙控器,讓她體驗所謂的“完美人生”。在優秀少年演講記者發布會上,小愛遇到困難,但是遙控器突然失靈,小愛明白真正的完美人生是勇敢面對困難,積極解決問題。徐匯區徐匯實驗小學《如果我是你》講述在電閃雷鳴中,徐老師與學生球球互換對方的身體,彼此開始了解對方、化解矛盾。
除了現實生活的靈感,展演劇目涉獵各方面,如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小學器物劇《小旋風尼克》講述流浪在戈壁灘的小旋風尼克與大雁羽毛娜娜的友誼和成長,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夜鶯與玫瑰》改編自王爾德經典作品。
由上海學生戲劇聯盟盟主單位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承辦的上海校園戲劇節為全市師生搭建戲劇藝術教育的延展舞臺,圍繞新課標提出“戲出新生”主題,鼓勵學校戲劇興趣小組和社團圍繞新教材展開創作,以戲劇為切入點,將美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美、在展現中表達美,在多層面多層級上不斷推進學校美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活動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市藝術教育委員會、上海學生戲劇聯盟主辦,復旦大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承辦,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協辦。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