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降準。此前3月17日,央行宣布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次日上證指數跌幅0.48%。從A股波動來看,今年5月以來,上證指數一路震動下行,持續跌破3200、3100,8月末指數一度接近3000點,近期指數剛有所回升。
匯率方面,今年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持續走低態勢,在岸人民幣曾跌至7.345,創下2007年底以來新低,離岸市場一度逼近7.4。9月11日,受8月份超預期社融數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雙雙反彈,日內漲超700點。
對于本次降準,多名業內專家向時代財經表示,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后,有利于進一步釋放長期資金,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降準雖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且工具箱中有足夠多工具予以應對。
地方加速發債推動降準落地
與今年3月份的超預期降準不同,本次降準市場已有一定準備。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向時代財經分析,本次降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需最遲在10月之前將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完畢,因為“再往后推遲就對今年經濟沒有多大意義了”,所以,銀行需要保持比較充裕的流動性,這時候降準有利于給銀行再補充資金。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在向時代財經分析時,也提到了地方債的發行。楊暢表示,從近期資金市場利率來看,9月以來有所走高,反映了流動性環境有所變化。如果考慮到后續政策工具的應用,以及疊加地方債發行、稅期高峰等因素,有可能對市場資金環境形成擾動。在此背景下,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釋放流動性,有利于為經濟基本面的修復和后續政策工具的應用,營造良好的利率環境。
實際上,早在8月初,市場上就有消息傳出,監管部門通知地方,要求2023年新增專項債需于9月底前發行完畢,原則上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
8月30日,財政部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中明確指出,將加力提效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各項財稅政策盡早落地見效。其中,今年新增專項債券力爭在9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資金力爭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
浙商證券研報也曾預測,由于9月仍是政府債券發行高峰,且供給端寬信用力度加大,預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積極投放流動性,9月也可能有降準操作,積極維穩資金面,資金面短期波動或有加大,但不會出現大幅收緊。
此外,連平還提到,近幾個月內,存在一定規模的MLF到期,央行需要通過降準來進行對沖。
在進入9月后,MLF到期量加大至4000億元,10月至12月依次為5000億、8500億、6500億,今年剩余MLF到期量為2.4萬億元,置換壓力加大。
此前8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開展204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401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1年期MLF中標利率從2.65%下調至2.5%,7天逆回購利率從1.90%下調至1.8%。
由于MLF直接與LPR掛鉤,MLF操作利率的下調,引起了市場對LPR與房貸利率下調的預期。受本次降準的影響,外界強化了銀行方面對房貸的優惠動作。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時代財經表示,房地產領域,當前對于銀行房貸投放給予了積極支持。比如說近期認房不認貸政策,實際上就更好地促使購房者可以減少首付、增加貸款額度。那么這就使得信貸投放的市場需求增大。通過降準,銀行貸款方面的規模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有助于促進房貸業務更加蓬勃發展,進而確保房地產市場交易行情的更好提振。
年內再度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從歷史上來看,每次降準都會對A股市場有一定影響。時代財經注意到,2019年以來的十次降準措施公布后,次日上證指數有6次錄得上漲,4次錄得下跌,上漲的次數多于下跌的次數。后5日上證指數的表現則有8次錄得上漲,2次錄得下跌,上漲的概率大于下跌的概率。但從2022年的兩次降準來看,次日上證指數均為下跌。
連平分析,降準補助了流動性供給,對資本市場有一個充裕的流動性支持,這無疑是好的,但降準之后可能推動利率水平的下降,如果美聯儲加息,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的話,可能會對資本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則認為,央行通過降準釋放低成本、長期穩定資金,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于優化銀行資金負債結構。此外,央行降準釋放強烈穩增長信號,加之近期資本持續回暖,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因此,從目前基本面、政策面臨、股市估值低洼,可以繼續看好年內股市走勢。
不過,相比股市,匯率方面受降準影響會更大。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今年5月起震蕩走低,在岸人民幣曾跌至7.345,創下2007年底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更是一度逼近7.4的關口。而美元指數近期連續八周上漲,創九年來最長連漲紀錄。
9月11日公布的8月份社融數據超預期回升,同天,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專題會議在北京召開,人民幣匯率一日暴漲700點,為近期內少有的較大幅度回升。
對此,周茂華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較為劇烈,降準不可避免對貨幣政策節奏構成影響。不過,周茂華也強調,但從歷史看,降準對人民幣匯率影響偏有限;相反,目前外匯市場風險釋放較為充分情況下,央行降準有助于改善市場對經濟復蘇預期,加上其他指標回暖,對人民幣匯率接下來走勢可能更為有利。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則認為,降準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一定影響,但未來匯率變動更多應該關注美聯儲的加息與否。譚雅玲告訴時代財經,盡管美聯儲已持續多次加息,但考慮到美國近期公布的CPI數據,未來不排除仍加息的可能。
連平對此也提出了相同觀點,連平認為,降準可能會影響匯率。今年我國已有過兩次組合性的市場利率的下調,而受近期美國CPI影響,美國的利率仍有可能進一步走高,兩者利差預期是進一步擴大,顯然對人民幣匯率是不利的。
美國勞工統計局9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CPI同比增長3.7%,略高于3.6%的市場預期,前值為3.2%。數據發布后,引發市場對美聯系持續“加息”的預測。
不過,連平補充到,此前的降息降準對匯率的影響較為明顯,但央行仍推進相關的政策,這說明央行已經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問題,并有所準備。“個人覺得目前央行工具箱工具是十分充足的”。
在此次降準之前的9月1日,央行發文稱,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決定自2023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政策公布后,離岸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盤中從7.28關口快速拉升,盤中日反彈400點,一度升破7.24關口,隨后升幅有所收窄。
年內,央行是否還會降準降息?周茂華認為,國內政策空間仍充足,但短期再度降準降息門檻抬升了,主要是經濟呈現回穩向好態勢,央行接連發力,政策效果正逐步釋放,需要保持一定耐心和定力,同時,過度寬松政策可能存在潛在風險。
連平則表示,8月份部分經濟指標小幅回穩,國內整體經濟較為穩定,降準有助于增強信心,促進經濟回升。年內如無較大事件發生,再度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