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耐火材料權威專家
李朝俠被授予“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


李朝俠,1952年4月25日出生。1973年9月至1976年11月在東北大學(原東北工學院)自動控制系自動化儀表專業學習,大學本科學歷。1976.12~1990年在洛陽國家耐火材料研究院工作,1988年至1990年擔任該院海南科技公司總經理。1991年后創辦洛陽市洛華粉體工程特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和洛陽洛華窯業有限公司,任兩公司董事長和技術負責人至今。2012年至今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聘為全國有色冶金耐火材料暨爐窯工程技術中心負責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工業爐分會副會長、專家工作部特聘專家等職務。

李朝俠是中國耐火材料和工業爐窯內襯設計領域的知名專家,長期從事耐火材料研究近50年,期間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55項,主持2016年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1項,她研發的“流態化焙燒高效節能爐窯技術”被列入國家重點節能推廣技術目錄第二批;研發的“大型回轉窯組合爐襯節能技術”被列入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6年本節能部分),獲2017創新中國十大行業應用新技術獎。她經過多年辛勤努力,總結并創造出《閃速爐、奧斯麥特(Ausmelt)爐等進口冶金爐不定形耐火材料國產化》、《流態化焙燒爐新型爐襯結構及采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全整澆技術》、《循環流化床鍋爐頂層部位非金屬新型吊掛結構復合爐墻結構及新材料應用研究》、《熔鋅工頻電爐(有芯)感應器的絕緣干式填料及不停爐更換感應器對接技術》、《一種新型無芯工頻感應電爐坩鍋》、《應用于煤氣發生爐、工業硅爐的(抗酸堿腐蝕)耐磨耐火澆注料》、《大型氫氧化鋁流態化焙燒爐爐襯國產化研究》、《硫化礦流態化焙燒爐(爐蓋)整體澆注材料及應用技術》、《引進大型循環流化床(CFB)、中間再熱自然循環鍋爐爐襯國產化研究與應用》、《LH-1500系列耐火材料的研制及其在化工窯爐中的工業應用》、《適用大型冶金工業窯爐整體澆注不定形耐火材料基礎》、《電爐(礦熱、貧化、電熱前床)冶金 新型耐火爐襯應用》、《長壽命大型回轉窯組合爐襯技術》、《長壽命大型回轉窯組合爐襯技術系統》共14項科學技術成果(經中國有色工業協會和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應用此14項技術,她先后主持開發開發出 14個系列150余種耐火磚、預制塊、澆注料、搗打料、噴補料等產品。這些產品能夠在超高溫、強熱震、偏低溫、強氧化、強還原氣氛、強酸、強堿、重腐蝕等苛刻條件下使用,不僅取代了進口耐火材料產品,還配合“一帶一路”工程走出國門,主要產品和應用效果取得了國內外領先地位。先后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五項,二等獎一項,三等兩項,政府科技進步獎一項。應用這些技術成果,她主持開發設計建造了近2000座品質優異的爐窯,涉及冶金、化工、建材、電力、國防特種化工、垃圾廢料無害化處理等多種行業,這些爐窯使用壽命達幾年甚至數十年,呈現出優越的綜合使用性能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主要成就、獎項、對生產力的貢獻
李朝俠是中國耐火材料和工業爐窯內襯設計領域的知名專家,長期從事耐火材料研究近50年,期間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55項,主持2016年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1項,她研發的“流態化焙燒高效節能爐窯技術”被列入國家重點節能推廣技術目錄第二批;研發的“大型回轉窯組合爐襯節能技術”被列入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6年本節能部分),獲2017創新中國十大行業應用新技術獎。她經過多年辛勤努力,總結并創造出《閃速爐、奧斯麥特(Ausmelt)爐等進口冶金爐不定形耐火材料國產化》、《流態化焙燒爐新型爐襯結構及采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全整澆技術》、《循環流化床鍋爐頂層部位非金屬新型吊掛結構復合爐墻結構及新材料應用研究》、《熔鋅工頻電爐(有芯)感應器的絕緣干式填料及不停爐更換感應器對接技術》、《一種新型無芯工頻感應電爐坩鍋》、《應用于煤氣發生爐、工業硅爐的(抗酸堿腐蝕)耐磨耐火澆注料》、《大型氫氧化鋁流態化焙燒爐爐襯國產化研究》、《硫化礦流態化焙燒爐(爐蓋)整體澆注材料及應用技術》、《引進大型循環流化床(CFB)、中間再熱自然循環鍋爐爐襯國產化研究與應用》、《LH-1500系列耐火材料的研制及其在化工窯爐中的工業應用》、《適用大型冶金工業窯爐整體澆注不定形耐火材料基礎》、《電爐(礦熱、貧化、電熱前床)冶金 新型耐火爐襯應用》、《長壽命大型回轉窯組合爐襯技術》、《長壽命大型回轉窯組合爐襯技術系統》共14項科學技術成果(經中國有色工業協會和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應用此14項技術,她先后主持開發開發出 14個系列150余種耐火磚、預制塊、澆注料、搗打料、噴補料等產品。這些產品能夠在超高溫、強熱震、偏低溫、強氧化、強還原氣氛、強酸、強堿、重腐蝕等苛刻條件下使用,不僅取代了進口耐火材料產品,還配合“一帶一路”工程走出國門,主要產品和應用效果取得了國內外領先地位。先后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五項,二等獎一項,三等兩項,政府科技進步獎一項。應用這些技術成果,她主持開發設計建造了近2000座品質優異的爐窯,涉及冶金、化工、建材、電力、國防特種化工、垃圾廢料無害化處理等多種行業,這些爐窯使用壽命達幾年甚至數十年,呈現出優越的綜合使用性能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她已發表論文30余篇,先后受邀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爐窯工程節能減排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等全國大型學術會議進行學術發言二十余次,研發的相關產品和技術被列入《有色冶金爐設計手冊》、《鉛鋅冶金學》、《現代銅冶金學》、《不定形耐火材料》等手冊、專著、教科書。
她由于對耐火材料貢獻突出,當選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智庫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有色設備學術委員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并獲評為民族品牌全球推廣大使、誠信企業家等。她和她創辦的企業的先進技術事跡先后連續多年被《人民代表報》、《中國改革報》以及《中國高新科技》雜志等報紙、雜志以及網絡媒體報道。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