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農歷初七,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員崗村,具有560年歷史的飄色巡游活動盛大舉行,村里大街小巷被圍得水泄不通,上萬市民爭相趕來觀賞,現場笑聲不斷,熱鬧非凡。

飄色是嶺南地區非遺傳統民間藝術,也稱“出色”。此次活動為員崗村時隔七年再次舉辦的大型飄色巡游活動,共展出24版優秀飄色作品。
飄色大巡游重啟,引來萬人空巷
上午9:30,隨著響亮的引領鑼聲,員崗村飄色巡游正式開始,幾百人的巡游隊伍從員崗村黨群活動中心出發,途經員崗牌坊、員崗大道、老人活動中心、敦仁坊、圖南牌坊等地,終點為員崗村委會,歷時近4小時。
巡游隊伍現場輪番展示了《丁山射雁》《喜報春魁》《雷震子救父》《三藏取經》《韓湘子得道》《天女散花》等24版各具特色的飄色。
其中,《海屋添壽》《東坡夢梅》《金龍伴塔》等10版新飄色是第一次參與巡游,現場還有財神送福,市民爭摸財神手中的金元寶祈福,氣氛熱鬧。巡游路線沿途的大街小巷都站滿了觀看飄色的村民和周邊市民,有的村民更是“擔著凳仔”等候巡游隊伍。
在巡游的隊伍中,“色仔”“色女”化著精致的妝容、身著華麗的服飾,高高“懸”在空中。他們扮演著狀元、孫悟空、雷震子等不同的角色,不時向路人揮手,引來沿路觀賞者陣陣喝彩,很多街坊紛紛拿出手機拍下“色仔”“色女”萌萌的樣子。對于很多攝影發燒友來講,飄色更像一場盛大的“嘉年華”,現場各種長槍短炮閃個不停。
巡游結束后,員崗村舉辦了千圍宴活動,筵開1800多席,宴請前來參與活動的社會各界人士,感受員崗飄色巡游的熱鬧氣氛。
村民:“飄色巡游是村里一件盛事”
對于員崗村民來講,飄色巡游是村里難得的盛事,很多外出的村民都會專門趕回來感受飄色巡游的熱鬧喜慶氣氛。
“這次飄色巡游非常熱鬧,特別有廣府年味!”來自上海的林姨祖籍員崗村,這是她第一次回村看飄色巡游,被這熱鬧場面深深震撼。
村民崔先生得知今年重辦飄色巡游,一早拉著太太何小姐出門觀賞。“今年飄色巡游特別熱鬧,特別今年新增了10版新飄色,比之前觀賞性強了很多,你看大家都看得很開心。”崔先生告訴記者,他小時候也參與過飄色巡游,這次專門帶太太過來感受員崗飄色的熱鬧氣氛。對于何小姐來講,第一次看員崗飄色也讓她這位員崗新媳婦感到很自豪,“今天飄色巡游給我的感覺很震撼,每版飄色的設計都很特別,有種百花齊放的感覺。”
員崗為番禺民間飄色藝術發源地
員崗開村八百多年,員崗飄色已有560多年歷史。據《番禺市地名志》相關記載“番禺民間飄色藝術最早源于南村鎮員崗村”,其“幼、小、彎、高”的色梗制作技術堪稱南粵一枝獨秀,色梗最小的直徑僅為6厘米,不用借助 “屏”便可直接從臺面上伸出來完成“飄”的造型,故有“員崗飄色,臺上出鐵”之說,力學講究,表演難度大。
“這次飄色巡游我們已經籌備一年多時間,對原有的14版飄色進行了翻新,并重新制作了10版新飄色。這次飄色巡游的24版飄色代表著員崗村24個坊,讓大家可以感受員崗傳統飄色文化,打造鄉村文化新名片。”據員崗村村委會副主任馮劍峰介紹,從2023年初開始,員崗村組織專職人員全面負責員崗飄色技藝的傳承工作,每一版飄色都代表著員崗村的一個坊,希望村民可以繼續傳承和弘揚好員崗飄色文化。
據了解,清末時期,南村員崗村憑借優越的水陸條件,成為番禺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四大名鄉之一,經濟實力居“顯社”十鄉之首,從而帶動了員崗飄色的興盛,一批出色的飄色藝人改良了舊有的形式,員崗飄色形成自身的藝術特點。
隨著時代的變遷,員崗飄色曾沉寂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成為一代人記憶里的回響。1982年,員崗村舉行了時隔多年的飄色巡游,盛極一時。2008年南村員崗飄色為慶祝北京奧運會打造的色版《一舉奪冠》參加全國山花獎飄色大賽,奪得代表中國民間藝術最高榮譽的山花獎。2018年,員崗村再次舉辦盛大的飄色巡游活動,村中大道成為一片歡樂海洋,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八百年嶺南古村文化底蘊深厚
員崗村始建于唐朝末年,由鄭姓建村,有800多年歷史。因村后山崗呈渾圓形而取名員崗,曾用名圓崗,別名員山。后崔氏族人定居員崗村,在員崗逐漸繁衍壯大,成為員崗乃至番禺的一個大姓。
如今,員崗村村域面積約1平方公里,位于南村鎮西北面,地處地鐵七號線上蓋城中村。村內產業園區眾多,主要在興南大道旁以及員崗中路、員崗東路周邊。由于地鐵上蓋交通便利,且依靠番禺萬博CBD優越位置,員崗村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員在此創業、就業和定居。
員崗村是一個極具文化底蘊的嶺南古村,村內現有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7個,分別為高峰崔公祠、崔氏宗祠、員崗康公古廟、鄉約亭、員崗石拱橋、海云寺遺址以及叢桂坊門樓。村里保留著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飄色、龍舟頭尾雕刻工藝等,文化底蘊深厚。
除此之外,員崗村歷史名人輩出,包括“海云詩書派”創始人天然和尚、名曲《禪院鐘聲》創作者崔蔚林、嶺南畫派宗師高劍父和高劍鋒、名揚海外的著名粵劇名人崔慶麟等等,可以說,這里孕育了“海云詩書派”,也是“嶺南畫派”的發源地。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