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蒙草生態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11億元,同比增長14.54%,實現凈利潤3.09億元,同比增長33.22%,實現扣非凈利潤3.04億元,同比增長71.89%

一位接近蒙草生態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業績增長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公司有先后在陜西,內蒙古通遼獲得重大訂單,PPP項目運營穩定,投資收益有所增加,二是財務費用降低,貸款結構不斷優化,三是科研實力進一步提升,基礎研究進一步筑牢,核心技術進一步豐富,四是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內控體系得到優化,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一直以來,蒙草生態堅持發展實用型種業體系+數字生態產業,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加速推進草種業數字化,現代化發展分行業來看,報告期內,依托數字化種業發展體系,公司農業種植與銷售營業收入達1295.42萬元,同比增長140.02%
中國投資協會農業和農村投資專委會副會長,中國中試城專項工作組副組長熊定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端好‘中國飯碗’的源頭關鍵推進種業發展,一方面要加強種子的培育和繁殖,提高種質資源的重視程度,探索出智能化,數字化的種業布局,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統籌種業創新發展,借力現代化的技術和手段,解決育種,用種等問題,形成種業產業鏈一體化格局,推進種業全產業鏈技術攻關
在特色種業發展方面,2021年,蒙草生態采集野生植物種質資源3500余份,采集作物種質資源4000余份,植物標本采集29000份,組織完成了21000份標本的鑒定,完成新品種登記3個。。
對于蒙草生態為何高度重視草種業現代化發展體系,上述人士說道:未來草種業的競爭更多的是種子+智慧農業的綜合競爭從全產業鏈角度講,草既是糧也是肉蒙草生態通過建立種質資源庫和鄉土草種繁育基地,科研育種,機械創新,不僅可以把優質種質資源存在庫里,種在地里,同時還能直接或間接產出種子,苗木,飼草等優質產品,服務于農牧業,乳業等,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從而實現種業版塊的盈利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蒙草生態進一步升級數字種業大數據平臺,升級后的平臺能確保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評價,保存,研發,生產及應用全流程的一碼追溯,追溯種質資源的源頭,并用數字化管理草種全產業鏈,同時,新平臺可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種子適宜的推廣地,為優良商品草種推廣及技術指導提供完整數據溯源跟蹤服務。
對于種企如何構建現代化發展模式,熊定國建議道:一是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加強基礎性研究,夯實農業現代化根基,二是強化科研人才引進和培養,用人才力量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實現科研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三是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節約時間成本和財力成本,打通產業鏈和供應鏈,提高科創效率和水平。依托上述核心競爭力,草蜢生態延續“種源基地產業”發展模式,同時通過數字化,平臺化建設,打通種業從科研端到應用端的發展路徑,逐步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目前,蒙草生態正在多方面推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并且已經依托草種業綠色知識產權體系打造了企業專利護城河壁壘年報顯示,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國家專利導航項目研究和推廣中心,華智數創共同發布的分析報告,蒙草生態憑借142項草種業相關專利數量,位居全球草種業主要創新主體排行榜的第六名,是國內草種業研發的領先企業
蒙草生態表示,種業振興需要下十年磨一劍的功夫下一步,公司將繼續以保育繁推模式布局草種業創新產業鏈,通過對標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建設標準,鞏固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品種評價與選育等,積極推進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特別是突破種質資源創新,草種豐產栽培,種子加工和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此外,蒙草生態將通過創建國家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形成草種業創新戰略科技力量,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草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