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離不開信心支撐。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3年來,受疫情影響,加上原材料價格高企、海外訂單和運力不足、融資難融資貴、物流成本偏高、抗風險能力弱等多重因素,中小企業恢復和發展存在困難。在當前形勢下,堅定中小企業發展信心,除了國家需要出臺強有力的改革利好措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之外,企業家也要努力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增強發展信心和決心,主動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把困難挑戰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機遇。
信心來自對未來發展大勢的認知和把握。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中國式現代化的背后,一定離不開無數中小企業的崛起。企業家不僅要關注企業經營,努力補鏈短板產業、延鏈優勢產業、升鏈傳統產業、建鏈新興產業,還要看清時代發展大勢,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把企業自身發展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與時代同行、與祖國共榮,向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進發。
信心來自于腳踏實地地經營。中小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但也要看到,許多中小企業未能經受住考驗慘遭淘汰。這其中固然有外部因素,主觀原因也不容忽視。有的中小企業缺少拿手本領,產品和服務跟不上;有的缺少市場營銷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有的這山望著那山高,亂鋪攤子、亂了陣腳;還有的管理能力不足。持續發展、長盛不衰的企業都有共同特點,那就是守本分、擔責任,低調務實、腳踏實地圍繞主業創新創造,緊扣市場和客戶需求,緊跟時代發展大勢和科技發展前沿,精益求精打磨產品和服務,讓客戶滿意,讓社會信任,讓員工安心。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尤其要穩住老業務、擴大新領域,一步一個腳印。只有持續提升企業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才能成長為行業的推動者和引領者。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